[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能源自动化控制及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3177.X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3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金晓霞;刘路明;陈志青;林程鸿;陈宇航;胡心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F15/06 | 分类号: | G07F15/06;G07F15/00;G05B19/04;G07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张业放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能源 自动化 控制 采集 系统 | ||
1.一种物联网能源自动化控制及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控模块(10)、用能检测计量模块(20)、预扣费模块(30)、显示模块(40)、开关组模块(50)、员工打卡系统(60)和存储模块(70);
所述用能检测计量模块(20)、预扣费模块(30)、显示模块(40)、开关组模块(50)、员工打卡系统(60)和存储模块(70)分别连接至所述主控模块(10);
所述用能检测计量模块(20)包括有检测端(201)和计量端(202),所述检测端(201)和计量端(202)分别连接至企业的电源总闸,所述检测端(201)用于检测企业电源总闸的电流大小,所述计量端(202)用于检测企业的总用电量;
所述预扣费模块(30)用于预扣企业下个月的电费;
所述显示模块(40)包括分别连接至所述主控模块(10)的计划用电区(401)、第一用电区(402)、第二用电区(403)和计划剩余用电区(404);所述计划用电区(401)用于显示企业每月的计划用电量,所述第一用电区(402)用于记录企业在工作时间内的用电量,第二用电区(403)用于记录企业在工作时间外的用电量,所述计划剩余用电区(404)用于记录企业每月剩余的计划用电量;
所述开关组模块(50)包括与电源总闸连接的第一开关(501)和若干连接至用电器的触头(502),各个触头(502)用于分别控制各个用电器的导通和断开;
所述员工打卡系统(60)用于员工上下班打卡,上班打卡后到下班打卡前的时间为工作时间,上班打卡后所述主控模块(10)控制第一用电区(402)记录用电量,下班打卡后所述主控模块(10)控制第二用电区(403)记录用电量;
所述存储模块(70)储存有员工身份信息和员工工作岗位信息;当所述主控模块(10)判断员工上班打卡时,则所述主控模块(10)控制连接至该员工工作岗位的用电设备的触头(502)导通,当所述主控模块(10)判断员工下班打卡时,则所述主控模块(10)控制连接至该员工工作岗位的用电设备的触头(502)断开;
还包括员工打卡装置(140),所述员工打卡装置(140)包括机体(1401)、指纹采集区(1402)、指纹采集板(1403)、无线模块(1404)、上下班信号转换机构(150)和上下班信号传输模块(1405);所述指纹采集板(1403)、无线模块(1404)、上下班信号转换机构(150)和上下班信号传输模块(1405)设置在机体(1401)内,所述指纹采集区(1402)设置在机体(1401)的外部上方,所述指纹采集区(1402)与所述指纹采集板(1403)电连接;
所述上下班信号传输模块(1405)包括上班信号输出端、上班信号输入端、下班信号输出端、下班信号输入端,所述上下班信号转换机构(150)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上班信号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连接端,所述上班信号输入端连接至第二连接端,所述下班信号输出端连接至第三连接端,所述下班信号输入端连接至第四连接端,所述指纹采集板(1403)和上下班信号传输模块(1405)通过无线模块(1404)与所述员工打卡系统(60)建立远程通信;
当所述上下班信号转换机构(150)导通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从而导通上班信号回路时,则所述上下班信号传输模块(1405)通过无线模块(1404)给员工打卡系统(60)传输上班信号,再当员工在所述指纹采集区(1402)按压指纹打卡时,则所述员工打卡系统(60)接收到该指纹所对应员工的上班打卡信息;当所述上下班信号转换机构(150)导通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从而导通下班信号回路时,则所述上下班信号传输模块(1405)通过无线模块(1404)给员工打卡系统(60)传输下班信号,再当员工在所述指纹采集区(1402)按压指纹打卡时,则所述员工打卡系统(60)接收到该指纹所对应员工的下班打卡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31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泥处理回收利用制砖工艺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池的可升降池底及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