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建筑的生态绿化结构及其安装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3786.5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9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翠玲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A63F9/10;E03B3/02;F21S9/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建筑 生态 绿化 结构 及其 安装 使用方法 | ||
1.一种基于建筑的生态绿化结构及其安装使用方法,其中,基于建筑的生态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框(1)、绿化种植槽(6)、太阳能灯柱(7)和坐凳(9);所述前框(1)和后框(5)同为方形框状结构,且前框(1)内侧设有多处对接凸块A(103),并且蓄水底座(3)前后两侧分别与前框(1)和后框(5)相连;所述蓄水底座(3)内部为中空状结构,且蓄水底座(3)前侧开设有两处进水口(301),蓄水底座(3)后侧开设有一处出水口(302);所述后框(5)内侧设有多处对接凸块B(503),且顶连杆(4)分别与前框(1)顶部两端和后框(5)顶部两端相连;所述绿化种植槽(6)共有五处,且绿化种植槽(6)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两处对接槽A(601);所述太阳能灯柱(7)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处对接槽B(701),且前框(1)内侧对接凸块A(103)连接于太阳能灯柱(7)前侧对接槽B(701)内,后框(5)内侧对接凸块B(503)连接于太阳能灯柱(7)后侧对接槽B(701)内;所述坐凳(9)共有两处,且坐凳(9)底部两端分别与前框(1)底部和后框(5)底部相连,并且坐凳(9)位于蓄水底座(3)顶侧;所述前框(1)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处益智拼图(10),且益智拼图(10)后端与后框(5)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建筑的生态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1)内部为中空状结构,且前框(1)顶部设有降水收集槽(101),降水收集槽(101)左右两端分别与前框(1)内部相连通,并且前框(1)底部内侧设有两处进水管(102),进水管(102)外侧套装有橡胶密封圈,进水管(102)连接于蓄水底座(3)前端进水口(301)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建筑的生态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1)顶部降水收集槽(101)两端内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一处滤板(2),且滤板(2)与前框(1)内部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建筑的生态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种植槽(6)前端与前框(1)顶部内侧相连,绿化种植槽(6)后端与后框(5)顶部内侧相连,且绿化种植槽(6)呈等距排列状位于蓄水底座(3)顶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建筑的生态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连杆(4)前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前框(1)顶部两端相连,且蓄水底座(3)前侧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前框(1)底部两端相连,蓄水底座(3)后侧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后框(5)底部两端相连,并且顶连杆(4)后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后框(5)顶部两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建筑的生态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框(5)底部内侧设有一处出水管(502),出水管(502)外侧套装有橡胶密封圈,出水管(502)连接于蓄水底座(3)后端出水口(302)内,且后框(5)右端安装有泵体(8),泵体(8)通过后框(5)内部管路与出水管(502)相连通,并且后框(5)顶部等距安装有五处滴漏管(501),泵体(8)通过后框(5)内部管路分别与五处滴漏管(501)相连通,滴漏管(501)位于绿化种植槽(6)顶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建筑的生态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益智拼图(10)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两处对接槽C(1001),且前框(1)内侧对接凸块A(103)连接于益智拼图(10)前侧对接槽C(1001)内,并且后框(5)内侧对接凸块B(503)连接于益智拼图(10)后侧对接槽C(1001)内,太阳能灯柱(7)位于益智拼图(10)顶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建筑的生态绿化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前框内侧进水管连接于蓄水底座前端进水口内,并将后框内侧出水管连接于蓄水底座后端出水口内;
2).接下来通过螺栓将蓄水底座前后两端和顶连杆前后两端与前框和后框固定连接在一起,使绿化种植槽、太阳能灯柱和益智拼图分别与前框和后框相连;
3).最后将绿植分别栽种在绿化种植槽内部土壤内,通过绿化种植槽内部绿植顶部进行绿化覆盖;
4).外界降雨通过降水收集槽进入前框内部,滤板对雨水中所含有的杂质进行过滤,雨水沿前框内部流入蓄水底座内,对雨水进行存储;
5).维护人员定期通过泵体将蓄水底座内部雨水抽送至各滴漏管内,滴漏管分别对绿化种植槽内部绿植进行浇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翠玲,未经王翠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378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