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腐管热熔胶粉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4452.X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2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沈尧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靖江市恒宇粘合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9/00 | 分类号: | B05C19/00;B05C19/06;B05C13/02;B05D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昕华汇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6 | 代理人: | 崔雅丽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腐 管热熔胶粉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腐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腐管热熔胶粉处理方法。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腐管热熔胶粉处理方法。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腐管热熔胶粉处理方法,该防腐管热熔胶粉处理方法采用如下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有工作机床板、支撑脚架、顶部速热系统、胶粉分布控制系统和胶粉进料系统;工作机床板下方与支撑脚架进行焊接。本发明实现了对防腐管内表面的热熔胶粉的自动热熔涂布,热熔胶粉逐渐沿着倾斜的方向运动,使热熔胶粉均匀分布,针对防腐管内表面存在的焊缝余高处,可控制防腐管位置较高一侧向上振动,即热熔胶粉可以越过焊缝余高继续进行涂布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腐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腐管热熔胶粉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防腐管一般也称为防腐钢管,是指经过防腐工艺加工处理,可有效防止或减缓在运输与使用过程中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发生腐蚀现象的钢制管道。
目前,现有技术中常常在防腐管道的内表面使用热熔胶粉形成一层防腐保护层,在对管道内表面涂抹热熔胶粉时,现有技术因为处理装置尺寸的限制,难以触及管道内部靠中央的位置,导致难以对长度较长、管径较小的管道的内表面进行充分的热熔胶粉涂抹;而且如果处理的目标管道是两节或以上的管道焊接而成,则在焊接处,会出现熔化的金属液流动穿过焊接缝进入管道内部,最终凝固后,在管道焊接处的内表面形成一圈隆起的环形金属块的现象,形成焊缝余高,焊缝余高加大了对管道内表面涂抹热熔胶粉的难度,影响了热熔胶粉在防腐管道内壁的扩散,现有技术无法处理上述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防腐管热熔胶粉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常常在防腐管道的内表面使用热熔胶粉形成一层防腐保护层,在对管道内表面涂抹热熔胶粉时,现有技术因为处理装置尺寸的限制,难以触及管道内部靠中央的位置,导致难以对长度较长、管径较小的管道的内表面进行充分的热熔胶粉涂抹;而且如果处理的目标管道是两节或以上的管道焊接而成,则在焊接处,会出现熔化的金属液流动穿过焊接缝进入管道内部,最终凝固后,在管道焊接处的内表面形成一圈隆起的环形金属块的现象,形成焊缝余高,焊缝余高加大了对管道内表面涂抹热熔胶粉的难度,影响了热熔胶粉在防腐管道内壁的扩散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腐管热熔胶粉处理方法。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腐管热熔胶粉处理方法,该防腐管热熔胶粉处理方法采用如下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有工作机床板、支撑脚架、顶部速热系统、胶粉分布控制系统和胶粉进料系统;工作机床板下方与支撑脚架进行焊接;工作机床板上方与顶部速热系统相连接;工作机床板上方与胶粉分布控制系统相连接;工作机床板上方与胶粉进料系统相连接;
该防腐管热熔胶粉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胶粉加料,将热熔胶粉加入至胶粉进料系统内部;
步骤二:防腐管固定,将要进行处理的防腐管固定至胶粉分布控制系统上方;
步骤三:管内加料,控制胶粉进料系统将足量热熔胶粉加入至胶粉分布控制系统固定的要进行处理的防腐管内部;
步骤四:胶粉分散,控制胶粉分布控制系统带动防腐管进行转动,使防腐管内侧的胶粉在转动作用下均匀分布至防腐管内侧;
步骤五:振动分散,控制胶粉分布控制系统停止带动防腐管转动,并带动防腐管进行振动,使胶粉能够短暂脱离防腐管内壁,使热熔胶粉越过防腐管内部焊缝余高处,可以在防腐管焊缝另一侧进行分布运动,同时部分热熔胶粉向上运动至接触到防腐管内顶部;
步骤六:加速热熔,在步骤五中向上运动至接触到防腐管内顶部的热熔胶粉被顶部速热系统快速加热,使其热熔附着在防腐管内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靖江市恒宇粘合剂有限公司,未经靖江市恒宇粘合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44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遇险救生终端设备
- 下一篇:基于多通道和群组相关的双目立体匹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