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景观硬底鱼池的水体生态修复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4870.9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2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0;C02F3/10 |
代理公司: | 无锡科嘉知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15 | 代理人: | 顾翰林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景观 鱼池 水体 生态 修复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景观硬底鱼池的水体生态修复模块,包括PPR管、主柔性生物拦截网、副柔性生物拦截网、填料层、微孔曝气管和纤维绳网床,所述PPR管为长方形四角设置,长方形四角设置的所述PPR管组成为框架,该种用于景观硬底鱼池的水体生态修复模块,采用的PPR管件形成框架结构,环保健康、耐高温、抗压强、使用寿命长,在含有微孔的微孔曝气管侧面安装泵体连接端,微孔曝气使微生物菌群附着状况改善而大大提高系统运行性能的稳定性,因而抗冲击能力强,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框架扩容,灵活性强,实现了观赏性鱼类的景观水体浑浊时的处理方式,为景观鱼池水体的水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景观硬底鱼池的水体生态修复模块。
背景技术
水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方法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利用植物修复水体是较近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水体修复技术。
植物可以利用强大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同化为自身营养物质或者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储存在体内,使水体得到净化,同时植物还可以通过根系的分泌直接与污染物质结合达到去除污染的效果,植物的分泌物质还可以促进水中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间接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兴建景观水体的案例越来越多,而往往景观水体的基底多为水泥砌筑的硬底,因此在采用植物修复中植物的种植是难点,加之一般景观水体会放养观赏性鱼类,鱼类会啃咬沉水植物,导致沉水植物难以存活,另外鱼类对水体的扰动以及鱼类的排泄物残渣等会使水体透明度下降,从而导致水体恶化,因此,为景观水体特别是具有硬底养鱼的景观小水体提供一种适宜的沉水植物快速营建的模块,构建水生态系统结构,就成为水生态修复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景观硬底鱼池的水体生态修复模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景观水体的基底多为水泥砌筑的硬底,因此在采用植物修复中植物的种植是难点,加之一般景观水体会放养观赏性鱼类,鱼类会啃咬沉水植物,导致沉水植物难以存活,另外鱼类对水体的扰动以及鱼类的排泄物残渣等会使水体透明度下降,从而导致水体恶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景观硬底鱼池的水体生态修复模块,包括PPR管、主柔性生物拦截网、副柔性生物拦截网、填料层、微孔曝气管和纤维绳网床,所述PPR管为长方形四角设置,长方形四角设置的所述PPR管组成为框架,所述框架的外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主柔性生物拦截网,所述主柔性生物拦截网为双层,所述框架的内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副柔性生物拦截网,所述主柔性生物拦截网的内部填充所述填料层,所述主柔性生物拦截网的侧壁贯穿所述微孔曝气管,所述微孔曝气管的侧壁通过法兰连接有泵体连接端,所述泵体连接端的侧壁通过法兰连接有曝气主机,所述微孔曝气管的顶部开设有微孔,所述框架的内腔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纤维绳网床,所述纤维绳网床的顶部栽种有生物种植层。
优选的,所述PPR管件的内壁一体成型连接有管腔,所述管腔的内部进行预先灌浆。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内嵌架,所述内嵌架的材质为硬质橡胶板。
优选的,所述填料层为火山岩、沸石和活性炭混合而成的半固体块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生物种植层为矮生密刺苦草和眼子菜。
优选的,所述PPR管件的底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固定栓。
优选的,所述微孔的圆周内壁粘接有垫圈,所述垫圈的圆周内壁粘接有金属丝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48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