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系统的丙烯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7286.9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6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裴艳红;胡文佳;柴永峰;刘新伟;李岩;刘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04 | 分类号: | C07C7/04;C07C7/11;C07C7/00;C07C1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魏凤巍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烷 苯乙烯 联产 系统 丙烯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系统的丙烯回收装置,主要由高压丙烯回收塔、不凝气脱除塔、脱丙烷塔、闪蒸水洗罐、低压丙烯回收塔和丙烯压缩机组成。本发明能高效的将丙烯环氧化产物中过量丙烯回收后,返回反应器继续参与反应,同时将不凝气排出系统,不仅降低了反应原料消耗,同时也减轻了装置易燃易爆尾气处理负荷,并有效的避免了长期运行中不凝气在系统中积累导致操作压力升高,造成丙烯气排火炬量增加和系统能耗增加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系统的丙烯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环氧丙烷,又名氧化丙烯、甲基环氧乙烷,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原料,是仅次于聚丙烯和丙烯腈的第三大丙烯类衍生物。环氧丙烷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和各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其中聚醚多元醇是生产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弹性体、胶粘剂和涂料等的重要原料,各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化工、农药、纺织、日化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环氧丙烷也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苯乙烯是用苯取代乙烯的一个氢原子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乙烯基的电子与苯环共轭,是芳烃的一种。分子式C8H8,结构简式C6H5CH=CH2。存在于苏合香脂(一种天然香料)中。无色、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熔点-30.6℃,沸点145.2℃,相对密度0.9060(20/4℃),折光率1.5469Chemicalbook,黏度0.762cPat68°F。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中,暴露于空气中逐渐发生聚合及氧化,要加阻聚剂[对苯二酚或叔丁基邻苯二酚(0.0002%~0.002)作稳定剂,以延缓其聚合]才能贮存。工业上是合成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单体。
环氧丙烷-苯乙烯(简称PO/SM)联产装置,在特定的反应温度和压力下,乙苯在液相反应器中被氧气氧化生成乙苯氢过氧化物(EBHP),生成的乙苯氢过氧化物经提浓到一定浓度后进入环氧化工序,在特定的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条件下,与丙烯发生环氧化反应成环氧丙烷和苯乙醇。环氧化反应液经过蒸馏得到环氧丙烷,苯乙醇脱水生成苯乙烯。PO/SM联产法的特点是不需要高温反应,可以同时联产苯乙烯和环氧丙烷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将乙苯脱氢的吸热和丙烯氧化的放热两个反应结合起来,节省了能量,解决了环氧丙烷生产中的三废处理问题。另外,由于联产装置的投资费用要比单独的环氧丙烷和苯乙烯装置降低25%,操作费用降低50%以上,因此采用该法建设大型生产装置时更具竞争优势。
在丙烯环氧化反应中丙烯环氧化反应器丙烯进料过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收丙烯环氧化反应器中过量丙烯并且同时脱除丙烯中不凝汽和丙烷及以上烃类重组分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系统的丙烯回收装置,将丙烯环氧化产物中过量丙烯高纯度回收后返回反应器继续参与反应,并且同时有效的脱除丙烯进料中携带入系统中的丙烷及以上的烃类重组分和乙烷及系统中的不凝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系统的丙烯回收装置,包括高压丙烯回收塔,所述高压丙烯回收塔上连有丙烯环氧化反应产物的输入管道;
所述丙烯环氧化反应产物的输入管道内输送介质为丙烯、丙烷及以上的烃类重组分、乙烯以及其它不凝汽和丙烯环氧化反应产物。
所述高压丙烯回收塔的塔顶与冷凝器通过十四输送管相连,所述冷凝器底部与回流罐通过十五输送管相连,所述回流罐的气相出口串联有不凝气脱除塔,所述不凝气脱除塔的塔顶连有十三输送管,所述回流罐的底部连有十一输送管和十二输送管,十一输送管与脱丙烷塔相连;
所述十三输送管输送主要介质为乙烷及其它不凝汽,所述十二输送管输送主要介质为纯度大于99%丙烯;
所述脱丙烷塔的塔顶与高压丙烯回收塔通过第十输送管相连,所述脱丙烷塔的塔釜底部连有第九输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2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