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散热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7300.5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3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马超;刘国鹏;周一心;李定胜;谢天海;高录科;周永志;原茂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2 | 分类号: | B60L53/302;B60L53/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1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散热 管理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判断是否符合充电桩工作条件,若否,则执行S2;若是,则执行S3;
S2:控制散热管理系统进入加热模式;
S3:判断充电桩内部是否存在凝露风险或已经存在凝露,若是,则执行S4;若否,则执行S5;
S4:控制散热管理系统进入干燥模式;
S5:判断充电桩是否满足散热控制条件,若否,进入S6;若是,则进入S7;
S6:控制散热管理系统进入待机模式;
S7:控制散热管理系统进入散热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是否符合充电桩工作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充电桩机柜内的温度开关或湿度开关是否闭合,若是,则不符合充电桩工作条件;若否,则符合充电桩工作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加热模式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S201:判断液冷散热组件的冷媒液位状态是否正常,若是,则执行S202;
S202:控制冷媒内循环管路连通;
S203:控制液冷散热组件的冷媒抽送泵、加热单元及空冷散热组件启动,直至符合充电桩工作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
是否存在凝露风险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充电桩机柜内的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是否大于预设湿度th2,若是,则存在凝露风险;若否,则不存在凝露风险;
是否已经存在凝露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充电桩机柜内的凝露开关是否闭合,若是,则已经存在凝露;若否,则不存在凝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干燥模式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S401:控制冷媒内循环管路连通;
S402:控制空冷散热组件启动;
S403:比较液冷散热组件的冷媒进入机柜内时的温度T与预设温度tw1,若T>tw1,则进入S404;若否,则进入S405;
S404:控制液冷散热组件的加热单元关闭;
S405:比较液冷散热组件的冷媒进入机柜内时的温度T与预设温度tw0,若T<tw0,则进入S406;若否,则干燥模式结束;
S406:控制液冷散热组件的冷媒抽送泵及加热单元启动,直至不存在凝露风险或不存在凝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是否满足散热控制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判断充电桩是否正常,若是,则进入S502;若否,则不满足散热控制条件;
S502:判断充电桩是否开始充电,若是,则进入S503;若否,则不满足散热控制条件;
S503:判断充电桩的充电功率是否小于预设功率,若是,则不满足散热控制条件,若否,则满足散热控制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所述待机模式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S601:控制冷媒内循环管路连通;
S602:控制辅助散热单元关闭;
S603:判断充电桩机柜内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是否小于预设温度t2,若否,则执行S604,若是,则待机模式结束;
S604:控制加热单元、液冷散热组件的冷媒抽送泵及空冷散热组件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3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