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稠油油藏的采收方法及注汽井的排布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7320.2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5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依峰;冯帅;向进;肖娟;张浩;周蕾;刘洋;胡志东;李明德;张宇;张玲;王燕;李伟瑞;姜筠也;李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油 采收 方法 注汽井 排布 | ||
本发明涉及超稠油SAGD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稠油油藏的采收方法及注汽井的排布方法,该采收方法,包括:在每组双水平井延伸方向的两侧交错排布注汽直井,且注汽直井的末端位于双水平井的下水平井上方,双水平井包括上水平井和下水平井,以使上水平井和所述注汽直井的总和数量与下水平井的数量之比增加至1.5:1~3:1;通过上水平井和注汽直井注入蒸汽,使得在超稠油油藏内形成大于预设体积的蒸汽腔,进而使得被加热的原油从下水平井采出,通过在双水平井延伸方向的两侧交错排布注汽直井,使得注汽直井是零星分布,有效避开大部分低物性夹层,通入的蒸汽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增大蒸汽腔的体积,进而有利于原油的采出,因而提高了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稠油SAGD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稠油油藏的采收方法及注汽井的排布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超稠油油藏的开发,目前常采用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方法)开发技术,在SAGD开发技术中采用双水平井进行开采,相比较于直平组合区域开采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双水平井区域受低物性夹层的影响,使得上下水平井的热联通程度及泄油通道形成受到影响。
因此,如何在超稠油油藏中提高采收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超稠油油藏的采收方法及注汽井的排布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稠油油藏的采收方法,包括:
在每组双水平井延伸方向的两侧交错排布注汽直井,且所述注汽直井的末端位于所述双水平井的下水平井上方,所述双水平井包括上水平井和下水平井,以使所述上水平井和所述注汽直井的总和数量与下水平井的数量之比增加至1.5:1~3:1;
通过所述上水平井和所述注汽直井注入蒸汽,使得在超稠油油藏内形成大于预设体积的蒸汽腔,进而使得被加热的原油从所述下水平井采出。
优选地,所述双水平井的末端在所述超稠油油藏内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呈阶梯型进行排布。
优选地,所述在每组双水平井的两侧交错排布的注汽直井的截面中,所述注汽直井依次连线呈折线状。
优选地,相邻的注汽直井之间的距离为70~100m。
优选地,相邻组双水平井之间的距离为70~100m。
优选地,双水平井的末端和所述注汽直井的末端均位于低物性夹层的Ⅱ套和Ⅲ套之间,所述低物性夹层的电阻率、孔隙度、渗透率均小于油藏储层的电阻率、孔隙度以及渗透率。
优选地,所述注汽直井为大斜度井。
优选地,所述大斜度井外侧具有预设厚度的管套。
优选地,所述具有预设厚度的管套位于所述大斜度井伸入所述蒸汽腔的端部。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超稠油油藏的注汽井的排布方法,包括:
在超稠油油藏按照预设规则排布多组双水平井;
在每组双水平井延伸方向的两侧交错排布注汽直井,且所述注汽直井的末端位于所述双水平井的下水平井上方,所述双水平井包括上水平井和下水平井,以使所述上水平井和所述注汽直井的总和数量与下水平井的数量之比增加至1.5:1~3:1。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3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收缩毛孔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真空玻璃运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