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还原-氧化去除污泥臭味及有害物质的方法及脱臭污泥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7444.0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华;姜疏雨;林剑涛;刘以凡;姚梅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6 | 分类号: | C02F11/06;C02F11/12;C02F1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池明霞;林祥翔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还原 氧化 去除 污泥 臭味 有害物质 方法 脱臭 | ||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还原‑氧化去除污泥臭味及有害物质的方法及脱臭污泥,包括以下步骤:以重量百分比计,将9280份~9750份待除臭污泥放入搅拌装置内,将100~320份还原剂均匀喷淋在所述待除臭污泥表面,得到第一预除臭污泥;将50~120份助燃消烟剂均匀喷淋在所述第一预除臭污泥表面,得到第二预除臭污泥;将100~320份氧化剂均匀喷淋在所述第二预除臭污泥表面。本发明以污泥焚烧、裂解或碳化等资源化利用途径为导向,通过还原‑氧化技术联用去除污泥臭味及有害物质,对污泥中臭源有害物质进行去除,操作简易、成本低廉且处理彻底,可对污泥静置、燃烧两种状态进行除臭和去呛,为污泥焚烧发电、制砖等资源化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还原-氧化去除污泥臭味及有害物质的方法及脱臭污泥。
背景技术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伴生了大量的各类污泥,由于各类污泥中含有数量众多的有机物腐殖质及不同价态的铬、镉、汞、铅、铜、锌等有毒重金属成份,因此产生了恶臭和重金属毒性污染的问题。目前对污泥的处理处置办法很多,有采用干化焚烧、有消化制沼气、有污泥堆肥、有污泥制陶粒等。
污泥在这一系列处理处置过程中,都会释放出恶臭气体,是造成臭气排放的重要污染源,成为了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重大阻碍,因此在污泥的整个运输和处理环节中必须有效地控制臭气污染问题。为了抑制和削减污泥恶臭气体释放的方法主要采用喷淋除臭剂。各种各样的除臭剂也应运而生。最常用除臭剂为物理吸附原理,主要的吸附材料为活性炭、各类沸石、硅藻土、某些金属氧化物和大孔高分子材料等。目前,国内还普遍使用的除臭剂主要有:天然植物液除臭剂、生物除臭剂、芳香除臭剂、高分子除臭剂等几大类产品。其中,物理吸附除臭剂的生产成本高,且除臭效果不佳。天然植物液除臭剂、芳香除臭剂属于覆盖性除臭剂,具体说就是没有消除臭味,而是在臭味中添加香料来中和臭味,使之从感官上减少臭味的影响,因此存在巨大的健康隐患。生物除臭剂存在菌种培育和保存难,且存在对不同性质污泥作用效果差异大等不足。此外传统除臭剂针对于臭味的消除,没有着眼于污泥中臭源有害物质,进行彻底去除,无法有效的控制污泥在焚烧、堆肥等污泥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臭气。
中国发明专利文献CN201710228446.3(一种污泥除臭剂)利用膨润土、硫酸亚铁、氧化钙粉、氧化镁粉、次氯酸钙粉、甘蔗粉、多孔秸秆粉作为污泥除臭剂的原料,应用于污泥除臭时,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双重作用,清除污泥中的恶臭气体。
中国发明专利文献CN201110434366.6(用于恶臭气体控制的复合型生态除臭剂)公开了一种用于恶臭气体控制的复合型生态除臭剂,由吸附能力强的多孔吸附载体与除臭微生物菌种复配而成,复配按重量份计为多孔吸附载体与除臭微生物菌种之比(1~1.3):1,其中:所述的多孔吸附载体为至少包括麦麸的稻、麦或谷子的子实所脱落的壳或皮;所述的除臭微生物菌种源为:粪产碱杆菌、无色细菌属杆状菌、芽孢杆菌、溶藻菌、芽胞杆菌、显核菌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上述专利技术对于污泥的臭味去除不够彻底,臭味污染源针对性广谱性差等缺点,除臭效果较单一,除臭工艺缺乏对污泥燃烧臭气的有效控制,从而无法进行污泥焚烧利用的问题。并且,对于物理吸附型的除臭剂常常存在失活而无法及时察觉加以替换的情况,降低污泥除臭效果,也增加了除臭成本。因此,研发出一种经济环保、制备方法简单、除臭效果好且具有臭源治理功能的污泥除臭方法及脱臭污泥,增强污泥的资源化再利用性能已成为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的难点和热点。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