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素/石墨烯/聚苯胺复合凝胶的自组装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7852.6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0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韩笑;黄华波;喻湘华;刘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1/02 | 分类号: | C08L1/02;C08L79/02;C08K3/04;C08J3/075;H01G11/48;H01G11/36;H01G11/30;H01G11/86;H01G11/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素 石墨 苯胺 复合 凝胶 组装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素/石墨烯/聚苯胺复合凝胶的自组装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聚苯胺溶解在N‑甲基‑2‑吡咯烷酮中,再将纤维素与氧化石墨烯的水溶液混合均匀,通过抗坏血酸还原得到纤维素/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水凝胶。本发明通过两次自组装,即第一次自组装发生在聚苯胺和纤维素/氧化石墨烯之间,当聚苯胺的N‑甲基‑2‑吡咯烷酮溶液与纤维素/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混合时,导致聚苯胺@纤维素/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分散在N‑甲基‑2‑吡咯烷酮/水共混溶剂中。与此同时抗坏血酸将氧化石墨烯组分还原成石墨烯,导致聚苯胺@纤维素/石墨烯纳米片进行第二次自组装,因两次自组装,使复合凝胶中的聚苯胺在分子水平上均匀分布,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纤维素/石墨烯/聚苯胺复合凝胶的自组装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所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复合材料。其中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结构的新型优良碳材料,主要由于其优异的化学和物理性能,如源于SP2杂化故可定制的化学功能,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良好的热导率,和高机械强度。上述特性使得石墨烯在能源材料、催化、生物成像、纳米医学等等领域拥有巨大的潜力。但石墨烯材料易发生片层间的堆砌和团聚,所以以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制备得到复合材料后,继而通过还原得到石墨烯。
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看,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生物聚合物,是包括能源在内的许多领域可再生材料的关键来源。纤维素还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易化学改性以及力学性能优异的优点。
聚苯胺是一种典型的导电聚合物,具有导电率高、结构多样化、耐氧化和独特的掺杂现象,同时其制备原料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是导电聚合物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一种。但其易发生溶胀和收缩行为,这会因为破坏电极而致使电化学性能大幅下降。
将纤维素、石墨烯以及聚苯胺结合起来制备成复合凝胶材料。石墨烯的结构稳定了聚苯胺的溶胀与收缩,纤维素材料提升了凝胶材料的力学性能。公告号为CN10835913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纤维素基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是先超声溶解氧化石墨烯粉末,之后加入导电聚苯胺粉末,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颗粒搅拌均匀,最后加入还原剂的条件下80℃反应6~36小时。此发明制作工艺简单,但反应时间比较长。公告号为CN104313873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石墨烯/聚苯胺自组装柔性导电织物的制备方法,将织物浸渍到含有氧化石墨烯或其衍生物的pH为2~6的水溶液中,浸渍温度10~50℃,浸渍时间0.2~2h,然后将织物于40~100℃烘燥0.5~4h,之后在还原剂溶液中还原,还原温度50~100℃,还原时间0.5~6h,最后水洗,烘干,但此发明中织物浸渍的氧化石墨烯或其衍生物的量不能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纤维素/石墨烯/聚苯胺复合凝胶的自组装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复合凝胶制备工艺较复杂且组分含量难调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纤维素/石墨烯/聚苯胺复合凝胶的自组装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1~0.35g聚苯胺粉末分散在3.3~1.2mL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在60℃条件下搅拌2小时,得到聚苯胺分散液;
2)将棉短绒至于碱/尿素溶剂中并在低温条件下高速搅拌溶解,然后,用水洗去碱/尿素体系,得到纤维素;
3)取3-10mL所述纤维素加入到40-80mL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0.5-1g抗坏血酸,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A;
4)将所述混合溶液A加入至所述聚苯胺分散液中,经加热静置,得到纤维素/石墨烯/聚苯胺复合凝胶。
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聚苯胺粉末为通过以下方法制得的聚苯胺粉末:
将过硫酸铵溶于水中,得到过硫酸铵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8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智能空气质量监控器
- 下一篇:一种地基沉降的自动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