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部件承载件制造的移动式静电放电屏蔽运输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8048.X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0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陈邦恒;蔡培夺;张剑锋;程续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00 | 分类号: | B62B3/00;B62B5/00;H04W4/30;H05K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超凡明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8 | 代理人: | 王晖;曹桓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部件 承载 制造 移动式 静电 放电 屏蔽 运输设备 | ||
描述了用于部件承载件(110)和/或部件承载件预成型件的移动式静电放电(ESD)屏蔽运输设备(100)、运输设备系统、运输设备组织系统(200)、以ESD屏蔽的方式运输部件承载件和/或部件承载件预成型件的方法以及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对其ESD屏蔽进行协调的方法。所述运输设备包括:i)储存容积(120),用于ESD屏蔽地储存所述部件承载件和/或所述部件承载件预成型件,ii)锁定元件(130),用于锁定储存容积,iii)锁定控制单元(140),其与锁定元件联接并被配置成:a)当操作者(400)是经授权的时打开锁定元件,以及b)当操作者是未经授权的时使锁定元件处于关闭;以及iv)无线通信设备(150),其被配置成与外部设备就与运输设备相关的信息进行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部件承载件和/或部件承载件预成型件的移动式静电放电(ESD)屏蔽运输设备。本发明还可涉及装载有部件承载件(预成型件)的移动式ESD屏蔽运输设备、包括多个运输设备的运输设备系统以及运输设备组织系统。此外,本发明可以涉及以ESD屏蔽的方式运输部件承载件(预成型件)的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的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配备有一个或更多个电子部件的部件承载件的产品功能的增长,和此类电子部件的小型化,以及安装在所述部件承载件(诸如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部件的数量增加,越来越强大的阵列状部件或具有若干电子部件的封装正在被使用,它们具有多个触点或连接部,并且这些触点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去除此类电子部件和部件承载件本身在操作期间产生的热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同时,部件承载件应具有机械稳健性以及电气和磁性可靠性,以便即使在恶劣条件下也能操作。
特别地,在部件承载件制造过程期间,静电放电(ESD)具有较高的损坏风险。常规地,生产中的部件承载件(预成型件)可以安全地储存在防止ESD事件的储物柜中。然而,在生产中的部件承载件需要由诸如人类工作者或机器人之类的操作者来进行处理。根据静电控制要求的ANSI ESD S20.20/IEC61340-5-1标准,操作者的静电电压应低于±100V,以避免引起ESD的风险。然而,操作者的静电电压是无法估算的,因此,ESD敏感的设备通常被带静电的操作者意外地处理,从而损坏甚至破坏。另外,由于部件承载件制造设施的环境充满化学物质,因此储物柜本身可能生锈并产生异物,这也可能损坏在生产中的部件承载件。在部件承载件生产繁忙的环境中打开储物柜的门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工作的人类操作者受伤的风险。此外,在大型部件承载件制造设施中,可能会使用大量的储物柜,因此,可能会有许多储物柜丢失或者在不打开储物柜的情况下可能无法识别储物柜的内容物(这增加了ESD伤害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有效和安全的方式在部件承载件制造设施中运输ESD屏蔽的部件承载件和/或部件承载件预成型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运输设备、经装载的运输设备、运输设备系统、运输设备组织系统、运输部件承载件(预成型件)的方法以及使用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法。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有利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部件承载件(例如,印刷电路板)和/或部件承载件预成型件(例如,包括多个半成品部件承载件的面板)的移动式静电放电(ESD)屏蔽(抗静电)运输设备(以下称为“运输设备”),其中,所述运输设备包括:
i)用于ESD屏蔽地(例如,通过使用ESD屏蔽材料)储存部件承载件和/或部件承载件预成型件的储存容积(例如,分隔壁之间的腔),
ii)用于(安全地)锁定储存容积(以ESD屏蔽方式)的锁定元件(例如,可移动门),
iii)锁定控制单元(例如,锁和/或门打开机构),其与锁定元件联接,并被配置成:
a)当操作者是经授权的时(例如,当操作者通过静电测试时),打开锁定元件,以及
b)当操作者是未经授权的时(例如,当操作者未通过静电测试时),使锁定元件处于关闭,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80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