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防过热数据连接口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9026.5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6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顾译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猫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02;H01R1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廖娜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网络设备 过热 数据 接口 | ||
本发明涉及网络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防过热数据连接口,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弹性连接有压块,所述壳体的内壁弹性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电触点,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电触点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导电环,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块,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滑槽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正极板。该用于网络设备的防过热数据连接口,通过电触点与导电环的接触,当数据连接口外接荷载过大或连接口电压的波动时,避免数据连接头在插入后数据连接口的温度升高,防止数据连接口线路的烧毁,提高了数据连接口的使用寿命,同时防止丢失的数据无法找回,避免经济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防过热数据连接口。
背景技术
网络设备及部件是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实体,网络设备的种类繁多,且与日俱增,网络设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就数据传输而言,需要将数据连接头插入到数据连接口之中,现有的数据连接口在使用会出现连接口过热的现象,导致数据连接口的损毁。
现有的数据连接口在使用时,由于与数据连接口外接荷载过大或连接口电压的波动,会导致数据连接头在插入后数据连接口的温度升高,造成数据连接口线路的烧毁,降低了数据连接口的使用寿命,同时会造成丢失的数据无法找回,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防过热数据连接口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当数据连接口外接荷载过大或连接口电压的波动时,避免数据连接头在插入后数据连接口的温度升高,防止数据连接口线路的烧毁,提高了数据连接口的使用寿命,同时防止丢失的数据无法找回,避免经济损失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防过热数据连接口,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弹性连接有压块,所述壳体的内壁弹性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电触点,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电触点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导电环,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块,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滑槽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正极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滑槽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负极板,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压敏电阻;
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电磁铁内侧弹性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磁块,所述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皮囊,所述滑槽的内壁弹性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介质板,所述滑块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滚珠。
优选的,所述压杆的结构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压杆对称分布在压块的两侧,压杆起到了挤压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电触点的结构为半球体结构,所述电触点的数量与压杆的数量相同,电触点起到了接通电源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导电环的结构为圆环体结构,所述导电环对称分布在壳体的两侧,导电环起到了导电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负极板与压敏电阻电性连接,正极板与负极板起到了控制电路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与磁块的相对面的磁性相同,所述电磁铁与压敏电阻电性连接,电磁铁与磁块起到了相互排斥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导热块的材质为铜材质,所述皮囊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皮囊的内侧填充有气体,导热块起到了导热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滚珠的结构为球体结构,所述滚珠对称分布在滑块的两侧,滚珠起到了滚动的作用。
(二)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防过热数据连接口,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猫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猫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9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