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9429.X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6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莫继良;周鑫;龚柯梦;欧阳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K11/36 | 分类号: | G10K11/3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控制器 设计 调节 声学 表面 装置 | ||
1.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模块(1),支撑模块(1)上设有控制模块(2)、执行器模块(3)、测量模块、发声模块和消声模块,发声模块产生的声波通过由控制模块(2)控制的执行器模块(3)调节后,由测量模块进行检测被调节后的声波数据,消声模块将产生的声音做消声处理;
所述执行器模块(3)包括声学超表面单元(30)和丝杆滑块步进电机(15),声学超表面单元(30)的下部与丝杆滑块步进电机(15)的输出端相连,声学超表面单元(30)的上部与上支撑板(13)相连,丝杆滑块步进电机(15)与支撑模块(1)通过螺栓固连,丝杆滑块步进电机(15)带动声学超表面单元(30)反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1)包括支撑模块框架、盖板(12)、上支撑板(13)和下支撑板(16),支撑模块框架是由角铝组成,相邻角铝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为框架结构;上支撑板(13)和下支撑板(16)依次从上到下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模块框架上,盖板(12)与支撑模块框架可转动连接,盖板(12)位于上支撑板(13)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计算机(20)、主控制器(21)、集成电路实验板(22)、从控制器(23)、电机驱动模块(24)、第一电源(25)、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模块(26)和第二电源(27),集成电路实验板(22)与支撑模块(1)相连;计算机(20)与主控制器(21)之间通过USB数据线电连接,主控制器(21)与从控制器(23)之间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模块(26)电连接,电机驱动模块(24)通过跳线与从控制器(23)电连接且固定在集成电路实验板(22)上,第一电源(25)与集成电路实验板(22)电连接且为从控制器(23)供电,第二电源(27)与电机驱动模块(24)电连接,电机驱动模块(24)与执行器模块(3)电连接,第二电源(27)为执行器模块(3)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超表面单元(30)包括声学超表面单元底座和声学超表面单元主体,声学超表面单元底座和声学超表面单元主体固连,声学超表面单元底座呈“T”字型结构,声学超表面单元主体为腔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块包括麦克风(17)、麦克风支座、固定压片(11)、长直尺(18)和数据采集仪,麦克风(17)放置在麦克风支座上并与数据采集仪电连接,三个长直尺(18)构成H形结构并通过固定压片(11)以及螺栓连接到支撑模块(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模块包括平面波发生器(10),平面波发生器(10)内部集成了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平面波发生器(10)与支撑模块(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模块包括消音泡沫(14),消音泡沫(14)置于支撑模块(1)的上支撑板(13)与盖板(12)之间;消音泡沫(14)的表面设置为连续排列的三角劈尖,消音泡沫(14)的表面沿测量声场外围排列,以利于声音的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942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