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小车实时姿态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0552.3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9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龙;张雅欣;张康茹;魏子哲;张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16 | 分类号: | G01C21/16;G01C21/18;G01C21/20;G01C22/00;G06K9/62;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沈良菊;赵荔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感器 数据 融合 小车 实时 姿态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小车实时姿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前置步骤一,得到卡尔曼滤波器:
具体为,
(101)设置包括直线、转向的轨道,并在特定位置放置多个标志物;
(102)推动小车沿着轨道行走,标志物进入车载摄像机指定位置时,测量小车与起始点的直线距离,得到固定点与起始点间的路程序列ri、图像序列fi、位移序列与位置及方向序列
(103)根据摄像机采集的数据,确定小车是否在预设的固定点上,若在固定点,计算当前小车实时状态,然后转第(104)步;否则采集下一组数据,再次执行当前所在的第(103)步;
(104)初始化卡尔曼滤波器;
(105)根据测量数据,计算下一个位置的位移方位及所经历的路程及其误差协方差矩阵
(106)计算卡尔曼滤波器的增益更新值Ki;
(107)根据图像gi中的特征物,计算当前小车位置,确定当前正处在哪一个固定点;
(108)根据第(102)步中采集的小车的方位、位移及经过的路程,向前推算误差协方差矩阵Pi,Pi=(1-HX′i)H代表观测矩阵,X′i代表i时刻小车的预测状态值;
(109)若所有数据尚未全部计算完成,则转第(105)步;否则得到可用的卡尔曼滤波器;
其中,ri代表小车在固定点与起始点间运行路程在i时刻的值;fi代表相机在i时刻拍摄的激光线图片;si代表小车在i时刻的位移向量;pi代表小车在i时刻的位置及方向向量;
2前置步骤二,训练神经网络:
(201)设置包括直线、转向的轨道,并在特定位置放置多个标志物;
(202)推动小车沿着轨道行走,标志物进入车载摄像机指定位置时,静态测量小车与起始点的直线距离,得到固定点与起始点间的路程序列位移序列与方位序列
(203)根据摄像机采集的数据,确定小车是否在预设的固定点上,若在固定点,计算当前小车实时状态,然后转第(204)步;否则采集下一组数据,再次执行当前所在的第(203)步;
(204)利用卡尔曼滤波器,根据三轴加速度仪及三轴陀螺仪测量数据,计算处于固定点位置时,小车的方位、位移及距离;
(205)根据光电编码器采集的数据,计算小车的运动路程C;
(206)将第(204)、(205)步计算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第(202)步采集的数据作为准确值,训练神经网络;
(207)多次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神经网络收敛稳定,得到可以融合多个传感器数据的神经网络;
3实时检测:
(301)通过三轴加速度仪和三轴陀螺仪采样当前小车的实时检测数据;
(302)将三轴陀螺仪及三轴加速度仪测量的结果输入卡尔曼滤波器,计算当前小车的方位、位移及距离;
(303)编码器采样并计算小车运动路程;
(304)将第(302)、(303)步实时检测到的数据作为神经网络输入,计算当前小车姿态;
(305)相机采集图像并提取特征物轮廓;
(306)根据特征物轮廓计算小车的实时姿态D;
(307)对步骤(304)和(306)得到的计算结果作差,若相差值不小于设定的阈值,重新计算卡尔曼滤波器的更新值,转至步骤(302),否则继续测量,直到测量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05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条激光线错位插补的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两轮车线控制动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