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K2305N突变体及其特异性引物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0597.0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1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东;王玥苹;周道平;郑国沛;唐海林;顾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朱亮淞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腺癌 基因 brca2 k2305n 突变体 及其 特异性 引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K2305N突变体及其特异性引物,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应用PCR‑特异性引物技术设计出含有该突变基因发生改变的引物序列,针对特异性的BRCA2基因g.32344631GT突变位点进行PCR扩增检测。本发明提供了乳腺癌相关基因新的突变位点,可用于早期乳腺癌筛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g.32344631GT位点突变体及其特异性引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我国肿瘤登记中心2016年发布的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肿瘤新发病例数358.6万例,死亡例数218.7万例,粗发病率265/10万,死亡率161.5/10万。在恶性肿瘤发病现状中,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处于第一位,每年新发约27.3万,且发病年龄不断呈现年轻化趋势,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的第一杀手。
乳腺癌是具有很强遗传背景的恶性肿瘤,现有研究显示5-10%的乳腺癌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目前BRCA1、BRCA2、TP53、PALB2、PTEN、CHEK2、ATM以及RAD0等基因被认定为乳腺癌易感基因,其中BRCA和BRCA2基因为遗传性乳腺癌的主要易感基因。研究表明,携带有BCA1和BRCA2基因致病突变的人群在70岁之前发生乳腺癌的概率分别可达40-80%和20-85%,同时,已被诊断为遗传性乳腺癌的患者,发生复发转移的可能性也高于普通人群。
BRCA1和BRCA2属于抑癌基因,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突变容易引发早年发病。BRCA2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3q12,包含27个外显子,编码BRCA2蛋白含3418个氨基酸,对细胞生长的调节有重要作用。BRCA2基因发生突变后表达的蛋白质失去了修复DNA损伤的功能,导致染色体不稳定,促进肿瘤发生。男性BRCA2突变携带者终生患前列腺癌,乳腺癌,胰腺癌的概率分别为20%、6%和3%,而女性BRCA2突变携带者终生患乳腺癌为26%-84%,卵巢癌的概率为20%。BRCA2基因突变相关的肿瘤往往会表达ER(雌激素受体)与PR(孕激素受体),与散发性乳腺癌表现出相似的特征。现已经报道的BRCA2突变主要是移码突变,也会发生大量的错义突变,但错义突变大多属于意义未明变异,因此发现BRCA2新的致病突变,对开展遗传性乳腺癌的分子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g.32344631GT位点突变体及其特异性引物,本发明提供了乳腺癌致病的新的突变位点,可用于早期乳腺癌筛查。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K2305N突变体,该突变基因与BRCA2正常基因序列相比具有g.32344631GT位点突变;所述BRCA2基因g.32344631GT位点突变是指突变位点在SEQ ID NO:1序列的第277位碱基G突变为T。
一种用于检测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K2305N的特异性引物,该特异性引物的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下游引物的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用于检测BRCA2-K2305N基因g.32344631GT位点突变。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该突变位点为本研究首次在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现,且在正常人群中不存在该突变,数据库显示欧美人群该区域的扫描也未发现该突变位点。
本发明通过控制年龄对疾病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突变位点在乳腺癌辅助诊断的应用前景,阐述突变位点对于乳腺癌进展的影响,揭示其诊断价值。因此,本发明获得了乳腺癌发病相关突变位点谱和特异性标志物。
通过突变位点的检测,可使得乳腺癌的诊断更加方便易行,为临床医生快速准确掌握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奠定基础,并为发现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新型小分子药物靶标提供帮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未经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05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