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南极磷虾油磷脂的富集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115.3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冯迪娜;马普;王元好;袁起新;李代;马岩;苏宣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冠生物科技(珲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10 | 分类号: | C11B3/10;C11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伟 |
地址: | 133300 吉林省延边朝鲜***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南极 磷虾 磷脂 富集 纯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南极磷虾油磷脂的富集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南极磷虾油溶解后采用预处理的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进行吸附;B)将步骤A)得到的层析柱采用乙醇进行洗脱,将得到的洗脱液蒸发浓缩,得到富含磷脂的南极磷虾油。本发明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将磷虾油中的中性脂进行特异性吸附,从而实现了磷虾油中磷脂的富集,再采用乙醇作为洗脱溶剂而无其他有毒溶剂干扰;进一步的,大孔吸附树脂能够重复利用,因此磷脂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为南极磷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03月23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307309.5、发明名称为“一种南极磷虾油磷脂的富集纯化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纯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南极磷虾油磷脂的富集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南极磷虾油中富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磷脂的形式存在。磷脂型Omega-3脂肪酸较甘油三酯型Omega-3脂肪酸更易被细胞所利用,构建细胞膜或结合到各组织器官的膜结构上,被组织器官所利用,从而使得人体对EPA、DHA能更好的吸收。因此,南极磷虾油中的磷脂具有不同于其它海洋来源脂质的独特功能和营养特性。
目前,市场上的磷虾油磷脂含量普遍在40~50%左右,主要用于食品领域(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磷脂含量在90%以上的磷虾油很少,而高纯度磷脂的磷虾油还可以应用于药品开发领域,比如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因此选择性的分离纯化磷虾油中的磷脂对南极磷虾油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磷脂的纯化技术主要采用柱层析法、丙酮脱油法、膜过滤法等。柱层析法以使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较多;硅胶价格低廉,吸附分离过程重复性好,可再生,是纯化磷脂最常用的吸附剂;但是常用的洗脱剂含有氯仿、甲醇,毒性大,存在溶剂残留影响食品安全的风险。丙酮脱油法同时存在丙酮残留问题,影响产品安全性。膜技术分离磷脂是近几十年来才被人们重视的新兴技术;虽然膜技术没有使用化学试剂、而且节能,但由于渗透量和膜的寿命等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所以膜工艺的工业化发展受到了制约。
目前,关于磷虾油磷脂的分离、纯化文献报道较少。已有文献报道采用硅胶柱层析法,氯仿-甲醇作为洗脱剂,对磷虾油中的磷脂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磷脂含量提升至86%。公开号为CN 109097190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从磷虾油中富集磷脂的方法;其以磷虾油为纯化材料,首先用丙酮提取,得到丙酮提取液和不溶物,丙酮提取液中还含有一部分磷脂,再用极性溶剂将丙酮提取液中的磷脂萃取出来并与丙酮不溶物合并,脱除溶剂得到纯化的磷脂,磷脂含量可以达到50~95%。
虽然上述这两种方法可以达到磷脂纯化的目的,但是都使用了毒性较大的有机溶剂,若有毒溶剂的残留会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南极磷虾油磷脂的富集纯化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磷脂的富集,且避免了引入有毒溶剂。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南极磷虾油磷脂的富集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南极磷虾油溶解后采用预处理的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进行吸附;
B)将步骤A)得到的层析柱采用乙醇进行洗脱,将得到的洗脱液蒸发浓缩,得到富含磷脂的南极磷虾油。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的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为预处理的HP-20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或预处理的HP-50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溶解的有机溶剂为乙醇。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的方法具体为:
将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浸泡,抽真空至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中空气完全抽出,放尽无水乙醇,重复多次至无水乙醇无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冠生物科技(珲春)有限公司,未经中冠生物科技(珲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