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内循环导流压盖及运用该压盖的压盖单元、离合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2167.2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7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陈桂虎;章翔;杨丽;黄骏;卢守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奇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72 | 分类号: | F16D13/72;F16D13/70 |
代理公司: | 杭州西木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5 | 代理人: | 韩燕燕 |
地址: | 313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内 循环 导流 压盖 运用 单元 离合器 总成 | ||
本发明涉及重卡汽车离合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体内循环导流压盖及运用该压盖的压盖单元、离合器总成,压盖上均开设了进气部,工作时,压盖旋转,使得压盖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部的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串入到压盖内部按照预定的路径形成循环的气流,使得摩擦片产生的粉尘无法在支承环及传动片进行堆积,解决摩擦片粉尘干扰离合器正常运转的技术问题,保证了支承环与传动片的正常工作,避免了离合器因摩擦片粉尘造成的的失效的同时,对离合器进行有效的降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卡汽车离合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体内循环导流压盖及运用该压盖的压盖单元、离合器总成。
背景技术
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
而在离合器工作过程中,离合器中的摩擦片不断的摩擦产生粉尘,粉尘无法排出到离合器外,导致一部分的粉尘不断的在支承环及传动片处堆积,一旦支承环与传动片的粉尘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逐步影响离合器的工作状态,严重还会导致离合器的失效。
在专利号为CN201520697105.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压盖,其环形壁为一封闭的环形体,从而可将传动片置于压盖之内,避免在装配、运输等过程中对传动片造成损坏。环形壁上的散热孔能提高进风量,使得离合器压盖的散热效果俱佳,防止摩擦片烧片。
但是,上述的技术方案公开的离合器压盖虽然能提高离合器的散热效果,但是对离合器形成散热的气流无法在离合器内部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循环流动,即使气流进入了压盖的内部,仍会导致压盖内部的支承环及传动片处仍会产生粉尘堆积。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内循环导流压盖及运用该压盖的压盖单元、离合器总成,通过在压盖上设置进气部,在压盖工作时,使得压盖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部串入到压盖内部按照预定的路径形成循环的气流,使得摩擦片产生的粉尘无法在支承环及传动片进行堆积,解决摩擦片粉尘干扰离合器正常运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体内循环导流压盖,工作时,压盖上开设的进气部向压盖内部导入沿预设路径循环流动的气流。
作为改进,若干组的所述进气部均沿压盖的周向等距分布。
作为改进,若干组的所述进气部两两呈正对分布于压盖上。
作为改进,每组的所述进气部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压盖上部的第一进气孔及至少一个位于压盖下部的第二进气孔。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进气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该第一进气孔沿压盖周向等距排列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进气孔迎向压盖旋转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槽。
作为改进,所述导流槽朝向所述第一进气孔,该导流槽的深度呈逐步增大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导流槽朝向所述第一进气孔,该导流槽的宽度呈逐步缩小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进气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该第二进气孔沿压盖周向等距排列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进气孔迎向压盖的旋转方向与所在压盖的径向平面呈夹角设置。
一种压盖单元,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体内循环导流压盖,所述压盖单元中的支承环正对所述进气部中的第一进气孔安装于压盖内,该压盖单元中的传动片安装于相邻两组的所述进气部中的第二进气孔之间。
一种离合器总成,包括上述的一种压盖单元,所述离合器总成中的从动盘单元与所述压盖单元同心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奇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奇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2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