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钱柳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2818.8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6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文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修水神茶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俊华 |
地址: | 33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钱柳 袋泡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袋泡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青钱柳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该袋泡茶是以青钱柳叶为主要原料,辅以具有药食同源功效的黄芪、山药和绿茶,运用传统的保健理论进行配伍而成的成品。该成品不仅富含多糖、氨基酸、黄酮等化合物,还富含有人体必需的锌、硒、锗等微量元素,其中总多糖量占比不小于12%。具有调节血糖和血脂的功效。口味清香,安全可靠,具有明确的保健功能。该青钱柳袋泡茶在制作过程中分别对各原料进行处理加工,是为了保证该原料处理时的针对性,便于保证该原料的安全性、提高其后续处理过程中的有效成分浸出率,并且保证尽量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率,便于食用。制备流程简单,操作步骤便捷,携带便捷,适用于大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袋泡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青钱柳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青钱柳,(拉丁文名:Cyclocaryapaliurus.)别名:摇钱树、麻柳,青钱李、山麻柳、山化树。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是一种落叶乔木。
现有技术对于青钱柳叶的研究结果表明:青钱柳叶具有清热解暑、降压、降糖、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常有将青钱柳叶直接冲泡当茶饮的习惯。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以青钱柳为原料制备青健茶的方法”。该方法中主要是对青钱柳叶按照常规制茶工艺进行采摘、去杂、凉青、杀青、揉捻、烘干、漂洗、复炒、复揉、复干、筛分、细切、拼配、匀堆等工艺步骤而制成青健茶。该种制备得到的茶,制作工艺繁杂,所需步骤以传统工艺还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炒茶的步骤耗时耗工耗力,无法形成大量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钱柳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青钱柳袋泡茶,所述青钱柳袋泡茶主要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青钱柳叶200-500份,黄芪150-480份,山药28-80份和绿茶150-480份。
上述该发明提供了一种青钱柳袋泡茶,该袋泡茶是以青钱柳叶为主要原料,辅以具有药食同源功效的黄芪、山药和绿茶,运用传统的保健理论进行配伍,研制而成的成品。该成品不仅富含多糖、氨基酸、黄酮等化合物,还富含有人体必需的锌、硒、锗等微量元素,其中总多糖量占比不小于12%。具有调节血糖和血脂的功效。该成品口味清香,安全可靠,具有明确的保健功能。
作为优选地,所述青钱柳袋泡茶主要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青钱柳叶300-420份,黄芪250-380份,山药40-66份和绿茶250-380份。
作为优选地,所述青钱柳袋泡茶主要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青钱柳叶350份,黄芪300份,山药50份和绿茶300份。
青钱柳叶,(拉丁文名:Cyclocaryapaliurus.)别名:摇钱树、麻柳,青钱李、山麻柳、山化树。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有机营养物青钱柳茶富含丰富的皂苷、黄酮、多糖等有机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平衡人体糖代谢,从而达到降血糖,逆转并发症的养生效果。青钱柳复合茶含有大量的铁、锌、硒、铬、锗、镁、钙等无机营养成分,还含有锰、铁、铜、铬、锌、硒、钒、锗等微量元素,与糖代谢和胰岛素作用密切相关的元素Ni、Cr、V、Se的含量较高,能够协助胰岛素发挥降血糖作用,并能改善糖耐量。树皮、叶:清热消肿,止痛。用于顽癣。《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记载,青钱柳叶具清热消渴解毒之效。《全国中草药名鉴》记载:青钱柳树皮、叶、根有杀虫止痒,消炎止痛祛风之功效。中医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因其有药理作用能明显降低血糖、减脂肪和尿糖。医学研究发现,青钱柳芽叶含有一条神奇的原生态降糖因子链,主要由两大原生态营养成分组成:无机营养成分跟有机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全面的调节人体糖代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修水神茶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修水神茶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28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