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石墨炭化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4715.5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侯陈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C01B32/2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软翰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0 | 代理人: | 吴雅丽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石墨 炭化 系统 数据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每一组温度检测机构包括4个测温探管,4个红外测温仪和4个温度传感器;每一组温度检测机构的安装方式为:石墨碳化加工炉的炉壁上设有4个安装孔;4个安装孔沿石墨碳化加工炉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一个安装孔内插装有一个测温探管;测温探管的内端伸入到加热管内部;测温探管的外端设有红外测温仪;炉壁上还设有4个温度传感器;红外测温仪和温度传感器均输出温度信号到MCU;该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易于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石墨炭化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具体涉及炉体温度数据采集以及温度的分段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另外,进料和出料实现精确定量控制。整个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相关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云端),能实现远程的监控,以及手机APP的监控。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常见的石墨炭化系统,采用人工送料进入炭化炉实现石墨粉的炭化,这种炭化方式的缺点在于:
(1)生产效率低,由于人工推进碳舟,效率低。
(2)进料机构占用空间大,导致整个石墨炭化系统占地面积大,对厂房等环境因素要求高。
(3)由于碳舟装载量有限,也导致生产效率低,产能低。
(4)由于加热时碳舟和石墨粉一并加热,因此,碳舟也耗费大量的热量,导致能耗居高不下,生产成本高。
而且,现有技术产能低,现有产量是120-130kg/天;投资大,能耗高。
另外,还有一种半自动的石墨炭化系统,通过螺旋进料,送进炉体加热,这种方式,虽然能提高产能,但是仍存在控制不便等特点。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石墨炭化系统的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全程监控石墨炭化系统工作。实现炉体温度数据实时采集以及温度的分段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另外,进料和出料实现精确定量控制,实现整个系统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用于石墨炭化系统的数据采集;石墨炭化系统包括炭化炉;炭化炉中设有碳管;
数据采集系统包括MCU与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与MCU 相连;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成品重量检测模块;
成品重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出料口输出现有成品的重量;
温度检测模块用于采集碳管的温度和炉体表面的温度;
温度检测模块包括3组温度检测机构;
每一组温度检测机构包括4个测温探管,4个红外测温仪和4 个温度传感器;
每一组温度检测机构的安装方式为:
石墨碳化加工炉的炉壁上设有4个安装孔;4个安装孔沿石墨碳化加工炉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一个安装孔内插装有一个测温探管;测温探管的内端伸入到加热管内部;测温探管的外端设有红外测温仪;炉壁上还设有4个温度传感器;红外测温仪和温度传感器均输出温度信号到MCU;
4个测温探管中,2个是主测温探管,2个是备用测温探管;4 个红外测温仪中,2个主红外测温仪,2个是备用红外测温仪,测得的数据选择一组送入MCU,或进行平均操作后进入MCU。
碳管为双层套管,双层套管由外管和内管套装形成,外管的内壁设有加强层,外管和内管之间设有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4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