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着陆灯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6111.4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1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军;陈秀群;崔琦峰;袁伟;周墨渊;于爽;杜江华;陈诚;孙世超;王苑;张俞;施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49/00 | 分类号: | F16H49/00;F16H57/02;F16H57/021;F16H57/023;F16H57/031;F16H57/08;H02K7/10;B64D4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王海涛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着陆 驱动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着陆灯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制动器、行星减速器、前固定端盖、第一轴承、前传动空心轴、第二轴承、谐波减速器波发生器、谐波减速器波钢轮、谐波减速器柔轮、后传动空心轴、第三轴承、结构框架、后固定端盖、灯罩、灯座、连杆和连接角块。本发明将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等置于着陆灯驱动机构内部,使得着陆灯驱动机构结构简单、零件数少、体积小,结构紧凑、重量轻;采用谐波减速器进行减速,使得减速比很大,承载能力很高,传动效率高,运行平稳,齿轮间隙小,传动精度高,在长期载荷的作用下,齿轮不易磨损,着陆灯不会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驱动机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着陆灯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着陆灯安装在飞行器上,当飞行器在滑行道和跑道上进行夜间操作时,照亮飞行器前方的区域。当不用时,着陆灯可以收藏起来与飞行器外表面齐平,减少飞行器的空气阻力。现有的着陆灯驱动机构存在许多缺点。特别是现有的着陆灯驱动机构利用普通齿轮进行传动的结构形式,使其为了达到一定输出力矩要求,整体结构尺寸偏大,增加了飞行器的空气阻力。普通齿轮传动的另一个缺点是受载大的齿轮磨损快,齿轮间隙变大导致着陆灯晃动明显,无法给驾驶员提供稳定的照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着陆灯驱动机构,能独立、长时间置于飞行器上进行着陆灯收拢和展开动作,采用一体化设计技术,将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等置于着陆灯驱动机构内部,使得着陆灯驱动机构结构简单、零件数少、体积小,结构紧凑、重量轻;采用谐波减速器进行减速,使得减速比很大,承载能力很高,传动效率高,运行平稳,齿轮间隙小,传动精度高,在长期载荷的作用下,齿轮不易磨损,着陆灯不会晃。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着陆灯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制动器、行星减速器、前固定端盖、第一轴承、前传动空心轴、第二轴承、谐波减速器波发生器、谐波减速器波钢轮、谐波减速器柔轮、后传动空心轴、第三轴承、结构框架、后固定端盖、灯罩、灯座、连杆和连接角块;
所述前固定端盖和后固定端盖分别固连在所述结构框架前端和后端,所述行星减速器固连在所述前固定端盖上,所述制动器与所述行星减速器固连,所述电机与所述制动器固连;
所述行星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谐波减速器波发生器固定连接;所述谐波减速器钢轮与前传动空心轴固定连接;所述谐波减速器柔轮与所述后固定端盖固定连接,后固定端盖与结构框架固定连接。
后固定端盖与所述谐波减速器钢轮之间设置第三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前固定端盖为空心杯结构,将所述行星减速器包裹并固定;所述前传动空心轴为空心杯结构,在所述前固定端盖与所述前传动空心轴之间设置第一轴承,保证所述前传动空心轴自由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前传动空心轴上设置有连杆和连接角块;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接角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前传动空心轴铰接;所述连接角块与灯座固定连接,连接角块的拐角一段与所述连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结构框架铰接;所述前传动空心轴、连杆、连接角块共同组成平行四边形的传动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灯座及着陆灯在收拢状态时,可完全收回在灯罩内,需要着陆灯工作时,灯座及着陆灯展开,从灯罩内伸展出来。
进一步的,所述着陆灯驱动机构由所述电机提供输出力矩,经所述行星减速器经行第一次扭矩放大,经所述谐波减速器经行第二次扭矩放大。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输出轴转动一定圈数后,所述行星减速器输出轴根据减速比输出相应圈数,所述行星减速器带动所述谐波减速器波发生器进行转动,由于所述谐波减速器柔轮与所述后固定端盖固定连接,因此所述谐波减速器柔轮无法转动,此时所述谐波减速器钢轮被迫转动,并带动前传动空心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前传动空心轴转动后带动连杆及连接角块运动,由于前传动空心轴、连杆、连接角块共同组成平行四边形的传动形式,因此前传动空心轴的转动角度恰好等于灯座的转动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6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排气管路
- 下一篇:联合卫星导航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