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辅助静脉穿刺的手臂静脉压脉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6309.2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1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齐鹏;谢腾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M35/00;A61L2/18;A61L2/26;G16H20/17;G16H30/20;G16H40/63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源源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辅助 静脉 穿刺 手臂 压脉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辅助静脉穿刺的手臂静脉压脉器,包括外壳、压脉模块和驱动模块,在外壳的两面侧壁上设置有对称的导向槽,压脉模块包括压脉单元和移动工作台,移动工作台的两侧设有连接架,移动工作台本体安装在外壳内,连接架从两侧的导向槽伸出,驱动模块安装在外壳内连接移动工作台,驱动模块带动移动工作台沿着外壳的轴向滑动;压脉单元包括壳体,在壳体内分布有消毒剂储藏室和气泵,壳体的中间凹槽处的两侧均设有摄像头、外侧消毒喷口和内侧消毒喷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一体性强,不会占用大量空间,易于医护人员搬运拆卸和使用;和人体手臂的贴合度好;卫生安全系数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辅助静脉穿刺的手臂静脉压脉器。
背景技术
在医疗实践中,在静脉输液或采集血液时,需要使用橡皮管勒紧,增加静脉局部充盈,有利于进行静脉穿刺。但是,传统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如耗时长、操作复杂、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消毒困难、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等。同时,在目前发展较快的智能医疗领域,尤其是在对患者进行机器抽血或静脉注射的过程中,单纯地只依靠超声、摄像头等技术手段,在某些特殊场景下仍然普遍存在准确性、精确度等等问题,并且其对算法以及外界条件要求很高,如果自动压脉器能够配合扎针等机器人共同使用,压脉将会使静脉血管局部充盈,对于血管图像造影识别将会有极大的帮助,将大大提高其识别准确性以及穿刺精度,减少因为识别不准确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CN209285617U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及压脉器装置,其结构包括压脉器底座、压脉器支座和传动底板,压脉器支座包括压脉器左支座和压脉器右支座。该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装置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使用不便;2、通过左右支座闭合进行压脉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患者体验不佳;3、缺乏相关的消毒设备,无法进行批量连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辅助静脉穿刺的手臂静脉压脉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辅助静脉穿刺的手臂静脉压脉器,包括外壳、压脉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手臂放置槽,在外壳的两面侧壁上设置有对称的导向槽,所述压脉模块包括压脉单元和移动工作台,所述移动工作台的两侧设有连接架,移动工作台本体安装在外壳内,连接架从两侧的导向槽伸出,所述驱动模块安装在外壳内连接移动工作台,驱动模块带动移动工作台沿着外壳的轴向滑动;所述压脉单元包括“门”字型的壳体,在壳体内分布有消毒剂储藏室和气泵,所述壳体的底部两端分别和连接架相连,所述壳体的中间凹槽处下端设有气囊,所述气泵通过多个气囊输气口连通气囊,所述壳体的中间凹槽处的两侧均设有摄像头、外侧消毒喷口和内侧消毒喷口,所述外侧消毒喷口方向朝向下方的外壳,所述内侧消毒喷口方向斜向内朝向气囊,所述消毒剂储藏室通过导管连通外侧消毒喷口和内侧消毒喷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模块包括电机、滚珠丝杆、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和滚珠导套,所述滚珠丝杆通过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沿着外壳的轴向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电机位于滚珠丝杆的一端并且连接滚珠丝杆,所述滚珠导套嵌套在滚珠丝杆上,所述移动工作台通过滚珠导套安装板连接滚珠导套。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机支架,该电机支架包括上端的固定部分和下端的承重部分,所述固定部分上设有凹槽用于嵌合电机,所述承重部分为梯形空腔,内部设有筋板。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滑轨基座,该滑轨基座的截面为“凹”字型,所述滚珠丝杆穿过滑轨基座,所述滑轨基座的两边顶端设有滑轨,所述移动工作台的底部连接滑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的两端固定在滑轨基座上,对移动工作台的滑动距离形成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内均设有两个并排的深沟球轴承,用于连接滚珠丝杆。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剂储藏室内设有增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6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