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7634.0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1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苏丹丹;王财政;谢之峰;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32 | 分类号: | B64C27/32;B64C27/473;B64C27/48;B64C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升机 组件 | ||
1.一种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包括:
桨叶(1),所述桨叶(1)包括安装孔(11)和法兰部(12),所述法兰部(12)位于所述安装孔(11)的开口边缘位置;
支承部(4),所述支承部(4)包括轴向力承载部(41)和插入部(42),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和所述插入部(42)连接在一起,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插入部(42)的径向尺寸,所述插入部(42)插入到所述安装孔(11)内,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设置有能够容纳润滑剂的储油槽和/或储油孔;以及
法兰盘(2),所述法兰盘(2)套设于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的一端面与所述法兰盘(2)贴合,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的另一端面与所述法兰部(12)贴合,所述法兰盘(2)和所述法兰部(12)以夹着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的方式连接到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与所述插入部(42)一体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的两端面均设置有第一储油槽(411),所述第一储油槽(411)为圆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还设置有储油孔(412),所述储油孔(412)和所述第一储油槽(411)至少部分地交叉,所述储油孔(412)贯穿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42)设置有第二储油槽(421),所述第二储油槽(421)位于所述插入部(42)的外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油槽(421)设置有多条,所述插入部(42)还设置有第三储油槽(422)所述第三储油槽(422)沿所述插入部(42)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储油槽(421)和所述第三储油槽(422)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2)包括第一法兰盘(21)和第二法兰盘(22),所述第一法兰盘(21)和所述第二法兰盘(22)均为半圆筒状,所述第一法兰盘(21)和所述第二法兰盘(22)连接在一起形成圆筒状的述法兰盘(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2)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3)和第二定位槽(24),
所述第一定位槽(23)的内周面和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的外周面配合,使所述轴向力承载部(41)和所述法兰盘(2)同轴;
所述第二定位槽(24)的内周面和所述法兰部(12)的外周面配合,使所述桨叶(1)和所述法兰盘(2)同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2)的外周面设置有平面部(2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旋翼的桨毂组件还包括变距摇臂(3),所述变距摇臂(3)固定连接于所述法兰盘(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76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