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纳米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9153.3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2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胡超权;宋洋;李琳;马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南京中科格特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54;B01J23/72;B01J35/02;B01J35/1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11135 江苏省南京市麒麟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纳米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铜金属盐溶液和封端剂进行一次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溶液;(2)将步骤(1)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和还原剂进行二次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溶液,然后对第二混合溶液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所述铜纳米球颗粒。本发明采用无毒醇类做溶剂,安全、环保、经济,且操作简单、易控制,是一种环境友好操作简单的制备方法,同时制备得到的铜纳米球颗粒具有较高比表面积以及更多的活性位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铜纳米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催化是当今医药卫生、食品生产、发动机燃料的支柱技术,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而在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尤为关键。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发现纳米金属颗粒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较高的活性位点,展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目前比较常见的纳米金属催化剂为Au、Pt等贵金属材料,但由于在催化过程中会存在催化剂的损耗等问题,造成成本耗费较高。
为了解决此问题,研究者提出以Cu为原料制备金属纳米材料,此种材料将会显著降低成本,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制备金属纳米球的主要方法为高温加热、电解法以及还原法制备。然而,加热法工艺复杂,产品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甚至发生爆炸,电解法工艺比较难掌握,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CN102941350A公开了一种纳米铜粉的合成方法。具体采用铜的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高温条件下进行热分解反应制备纳米铜粉。具体方法包括:1)称量铜的化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制成铜溶液;所述的铜的化合物为硫酸铜、硝酸铜、醋酸铜、氯化铜、乙酰丙酮铜或油酸铜;铜的化合物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2-60);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十八烯、十六烯、油胺或油酸中的一种或几种;2)将步骤1)制成的铜溶液在惰性气体的环境中,搅拌加热、反应;其中加热到的反应温度为240~350℃;反应所用的时间为10—80分钟;3)将经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冷却,然后加入清洗剂洗涤并离心,倒掉上层液体,放入烘箱烘干即得纳米铜粉。然而,该文献所提供的加热法工艺复杂,产品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甚至发生爆炸,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
CN111705338A公开了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用于制备该纳米铜粉体的电解液为硫酸铜、柠檬酸钠和磷酸钠的混合溶液,工作电极为废弃回收的铜材,铂网为对电极,先将电解液除氧,然后用恒流电源对工作电极施加恒电流,待铂网上沉积足够的铜粉后,取下铂网,将其密闭在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接着抽滤、干燥,得到平均粒径为30~85nm的紫红色纳米铜粉体。该文献提供的电解法制备纳米铜,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
还原法是目前工业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由于还原剂有可能会存在毒性,且反应时间较长等问题。
因此,如何寻找一种简单、高效且安全无毒的方法,来制备得到高比表面积且具有较多的活性位点的铜纳米球颗粒,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纳米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采用无毒醇类做溶剂,安全、环保、经济,且操作简单、易控制,是一种环境友好操作简单的制备方法,同时制备得到的铜纳米球颗粒具有较高比表面积以及更多的活性位点。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铜纳米球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铜金属盐溶液和封端剂进行一次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2)将步骤(1)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和还原剂进行二次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溶液,然后对第二混合溶液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所述铜纳米球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南京中科格特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南京中科格特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91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