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安全防护结构材料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0465.6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朱一飞;唐智亮;刘志璞;吴刚;杜仲德;邵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东大(无锡)机械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12;C22C38/14;C22C38/18;C22C38/38;C22C38/26;C22C38/24;C22C38/28;C22C33/06;C21D8/02;B21B37/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安全 防护 结构 材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1.一种应用于安全防护结构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防护材料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16%、Si:≤0.50%、Mn:≤1.60%、S:≤0.015%、P:≤0.015%、Nb:≤0.10%、V:≤0.10%、Ti:≤0.10%、N:0.0020~0.0040%,Cr:≤1.0%、CE≤0.45%,其中,碳当量计算公式:
其余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防护材料:屈服强度290~450MPa,抗拉强度≥435MPa,断后伸长率≥22%,屈强比≤0.80,耐磨性能是普通钢板Q235A/B/C的2倍以上,-30℃冲击性能≥41J。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安全防护结构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炼钢:铁水预处理;
(2)转炉冶炼:经铁水预处理后兑入转炉进行冶炼,在转炉出钢过程中配加锰铁、铌铁、钒铁进行合金化,加入铝脱氧,控制出钢氧含量;
(3)炉外精炼:在精炼过程中,配加钛铁合金,钢水到站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合金中不足部分在精炼处理过程中添加,使合金元素含量达到内控标准的要求,精炼结束后,加入硅钙线,当钢中S≤0.0050%,加入硅钙线400m;
(4)加热: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要求出炉温度1200℃~1240℃,保温时间充分,保温时间≥30分钟;
(5)热轧:轧制分为粗轧和精轧两个阶段,粗轧选择3+3模式控制,连铸坯在粗轧阶段采用大压下量轧制,控制道次压下率在15%以上,中间坯厚度在50mm~55mm范围,同时要求精轧压缩比≥4.0以上,做好精轧模型的负荷分配,并控制精轧最后一道次压下率不低于8%;终轧温度:≤900℃;
(6)冷却及卷取:利用2300mm机组超快速冷却系统,采用间歇冷却模式,钢板出F7立即水冷,从第一组开始,上表面开1-3-5.....,对应地,下表面开2-4-6.......,该种冷却模式,细化晶粒,使得屈服强度290~450MPa,抗拉强度≥435MPa,断后伸长率≥22%,屈强比≤0.80,耐磨性能是普通钢Q235A/B/C的2倍以上,-30℃冲击性能≥41J。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安全防护结构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由于钛在钢中比较活泼,容易造成烧损,因此钛铁在精炼过程中加入,该钢种对气体含量要求较为严格,要求精炼处理过程保持微正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安全防护结构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出炉温度在1200℃~1240℃,保温时间≥30分钟,要保证Nb、V、Ti和Cr合金充分融入,以及钢材在轧制时有较好的塑性以及良好的板形,满足轧制工艺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东大(无锡)机械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新东大(无锡)机械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04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