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力线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0526.9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7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可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可欣 |
主分类号: | H02G7/02 | 分类号: | H02G7/02;H02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方便 电力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力线夹,涉及电力线夹技术领域,包括手握杆、推动机构、固定机构、安装板、携带绳和安放支架,推动机构固定设置在手握杆上,推动机构的工作端与安装板相连接,固定机构的输出端与安装板相连接,携带绳固定设置在手握杆的一端上,安放支架固定设置在手握杆的下侧,手握杆的设置可以让工人更加便捷的使用本装置,推动机构的设置可以使本装置有更大的工作空间,固定机构的设置可以对线进行固定作业,安装板的设置可以为固定机构提供安装作业,携带绳的设置可以使工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携带本装置,各个机构的设置可以使工人们可以更方便的使用本装置,也更方便对本装置进行携带,操作也很简单,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夹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力线夹。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供用电量不断的上升,用电户密度越来越大,保证用电安全及可靠性尤其重要,对用于用户侧的导线放线架进行改造升级,在输配电时一般通过电力线夹来集束电缆,在架空电力线路的施工中,当电缆需做分支或接续时,需要用架空线路用电力线夹将两根绝缘导线连接在一起。架空线路用电力线夹具有安装简便,低成本,安全可靠免维护的特点,电力线夹是能固定在导线上的铁制或铝制金属附件,大部分在运行中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有的还要同时保证电气方面接触良好,传统的电力线夹主要分为耐张线夹、悬垂线夹、穿刺线夹和设备线夹,耐张线夹用于转角、接续,及终端的连接。螺旋铝包钢线具有很强的耐张强度,无集中应力,对光缆起到保护和辅助减振的作用。耐张线夹用来将导线或避雷线固定在非直线杆塔耐张绝缘子串,起锚作用,亦用来固定拉线杆塔的拉线,悬垂线夹,是常见定型产品,保留了U型螺栓式样固定悬垂一种(通常叫船型线夹)它是由挂架U型螺栓,船体组成。另一种就是预绞式悬垂线夹,国内应用很广泛,穿刺线夹具有安装简便,低成本,安全可靠免维护的特点。无需截断主电缆、无需剥去电缆的绝缘层即可做电缆分支,接头完全绝缘,可带电作业,可以在电缆任意位置作现场分支。不需使用终端箱、分线箱。且接头耐扭曲,防震、防水、防腐蚀老化。使用绝缘穿刺线夹做电缆分支,综合效益明显,性价比优于以往的传统连接方式,设备线夹,主要用于变电所母线引下线与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头、穿墙套管等)的出线端子接续,因常用电气设备的出线端子为铜质和铝质两类,而母线引出线分为铝铰线各钢芯铝绞线,故设备线夹从材质上分为铝设备线平和铜铝过渡设备线夹两个系列,但是现有的电力线夹多为弹簧夹,弹簧夹的压力固定,如果压力过小不能将线夹住,如果压力过大,开启较为费力,并且夹紧力过大,对于较为脆弱的线路容易造成损坏,而且操作较为繁琐,无法简单的进行夹线操作,而且工人们在带电工作时不安全,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可以对线进行夹紧固定而且操作较为简单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力线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力线夹,以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电力线夹多为弹簧夹,弹簧夹的压力固定,如果压力过小不能将线夹住,如果压力过大,开启较为费力,并且夹紧力过大,对于较为脆弱的线路容易造成损坏,而且操作较为繁琐,无法简单的进行夹线操作,而且工人们在带电工作时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力线夹,包括手握杆、推动机构、固定机构、安装板、携带绳和安放支架,所述推动机构固定设置在手握杆上,所述推动机构的工作端与安装板相连接,所述固定机构的输出端与安装板相连接,所述携带绳固定设置在手握杆的一端上,所述安放支架固定设置在手握杆的下侧。
进一步的,所述手握杆的表面是由纳米绝缘材料包裹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旋转轴、推板和推动板,所述旋转轴固定设置在手握杆的中部位置上,所述推板固定设置在旋转轴的中部位置上,所述推动板固定设置在推板的一端上,所述推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滑齿。
进一步的,所述携带绳是由玻璃纤维丝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可欣,未经朱可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05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