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钢淬透性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1468.1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4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殷晨波;李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7/16;G06F119/2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于瀚文;胡建华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用钢淬透性 预测 方法 | ||
1.一种汽车用钢淬透性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进行汽车钢端淬实验,获取所需数据,构造样本矩阵;
步骤2,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
步骤3,建立端淬曲线起始点智能算法预测模型;
步骤4,建立端淬曲线极小值智能算法预测模型;
步骤5,建立端淬曲线数学模型;
步骤6,把步骤3、步骤4、步骤5所得到的三个模型作为最终预测模型,将汽车用钢成份和端淬距离输入最终预测模型,得到淬透性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依据GB/T225-2006规定,将已知成份的不同批次不同品种汽车钢制成端淬试样,然后将端淬试样加热至奥氏体化后,迅速对顶端进行喷水冷却,冷却完毕后以端淬试样喷水端也即顶端为起点,沿两侧长度方向每间隔a各测试一个硬度值,直到末端,各测试点到喷水端也即末端的距离称为端淬距离;测试完毕后,求取两侧平均值作为所述端淬距离上的硬度值,将各端淬距离上的硬度值连接起来形成曲线,得到端淬曲线;
设端淬距离为t,硬度分布记为f(t,C),C为与端淬试样化学成份相关的系数;
用端淬试样的化学成份构造成份矩阵X,成份矩阵X中的元素xi,j表示第i个端淬试样的第j个化学成份;
以端淬试样的各测试点硬度值构造硬度矩阵H,硬度矩阵H中的元素hi,j表示第i个端淬试样的第j个测量点的硬度值;
每一个端淬试样的化学成份和硬度分布合称为一个样本,所有样本的集合合称为样本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
步骤2-1,根据碳含量与硬度关系剔除异常值;
步骤2-2,根据冷却速率与硬度关系剔除异常值;
步骤2-3,根据成分含量标准剔除异常值;
步骤2-4,对样本矩阵进行复核检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包括:将样本按成份矩阵X中的碳成份含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前b的样本记为Xmax,后c的样本记为Xmin,再将样本按硬度矩阵H的第一列即端淬曲线起始点的硬度值Hi,1,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前d的样本记为Hmax,后e的样本记为Hmin,进行集合运算,如公式(1),(2):
A1=Xmax∩Hmin (1)
A2=Xmin∩Hmax (2)
得到交集A1和A2;
端淬曲线的起始点是端淬试样上最靠近喷水端的位置,应当满足条件:碳含量高则硬度高,删除交集A1和A2中不满足所述条件的的样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包括:
步骤2-2-1,建立变换矩阵A,如公式(3)所示:
对硬度矩阵H作变换,构造新的矩阵记为M,如公式(4)所示:
M=HA (4)
变换后得到的矩阵M和变换前的H矩阵的关系如式(5)所示:
mi,1=hi,1,mi,j=hi,j-1-hi,j (5)
式(5)中,hi,j表示硬度矩阵H中第i个端淬试样的第j个测量点的硬度值,mi,j是第i个端淬试样的前一测试点的硬度值减后一测试点的硬度值;
步骤2-2-2,如果mi,j小于或等于0,则表明第i个样本的第j个测点的硬度并没随着远离喷水端减小,则从样本矩阵中剔除第i个样本;
步骤2-2-3,对样本矩阵进行剔除后,利用变换矩阵A的逆矩阵反向重构样本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146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月板缝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相变材料浸没式被动热开关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