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区块链跨链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3132.9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7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江雪;徐进;张富田;何振亚;张婷婷;张银龙;王亚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F16/27;G06F21/60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余颖华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分析 区块 链跨链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和区块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区块链跨链管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一区块链将第一隐变量分布发送给多个第二区块链,以使每个第二区块链对第一隐变量分布解密得到第一估计交易额,计算第二估计资金,并将加密得到的第二隐变量分布反馈给第一区块链;接收第二隐变量分布,对第二隐变量分布解密得到对应的第二估计交易额,并结合第一真实交易额得到交易额偏差;根据交易额偏差和第一隐变量分布与第二隐变量分布的分布偏差程度得到与每个第二区块链的交易匹配度;根据交易匹配度获取最优区块链进行交易。该方法解决了采用中心节点进行公证的方式存在中心节点不可信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区块链跨链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系统。
目前,区块链进行跨链交易存在资产价值不统一的情况,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基于中心节点进行公证的方法确保资产正确完备地完成交换。
但采用中心节点进行公证的方式存在中心节点不可信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区块链跨链管理方法及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区块链跨链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区块链将第一价值系数和需要交易的真实资金进行数据加密得到第一隐变量分布;所述第一价值系数为跨链管理平台发布的统一单位资金与第一区块链的单位资金之间的比值;所述第一隐变量分布为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方差;
将所述第一隐变量分布发送给多个第二区块链,以使每个所述第二区块链对所述第一隐变量分布进行解密得到第一估计交易额;并结合相应的第二区块链的第二价值系数得到第二估计资金;对所述第二价值系数和所述第二估计资金进行数据加密得到第二隐变量分布,并将所述第二隐变量分布反馈给所述第一区块链;
接收所述第二隐变量分布,并对所述第二隐变量分布进行解密得到每个第二区块链对应的第二估计交易额,并结合第一真实交易额得到交易额偏差;所述第一真实交易额为所述真实资金与所述第一价值系数的乘积;
根据所述第一隐变量分布的标准差和所述第二隐变量分布的标准差得到分布偏差程度;并根据所述交易额偏差和所述分布偏差程度得到与每个所述第二区块链的交易匹配度;
根据预设的接收阈值从所述多个第二区块链中选择交易匹配度最大的最优区块链进行交易。
进一步地,所述得到与每个第二区块链的交易匹配度之后,该区块链跨链管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与所述多个第二区块链的交易信息和交易匹配度动态划分可信阈值;所述交易信息包括交易双方的身份信息和交易成功与否信息;并将与第一区块链交易成功的多个第二区块链之间的交易匹配度大于所述可信阈值的区块链划分至所述第一区块链的可信域;
在后续交易中,所述第一区块链优先向所述可信域内的每个区块链发送交易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可信阈值的获取方法如下:
获取所述第一区块链的多个可信域,并计算每个可信域中不同区块链之间交易匹配度的平均值,所述平均值中的最小值为可信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加密采用编码器,所述解密采用解码器;所述编码器包括均值编码器和方差编码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估计交易额的获取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31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心球混凝土棚洞防护结构
- 下一篇:动脉瘤封堵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