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逆作内衬墙底膜安拆装置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4239.5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礼;沙海;程培春;邓美龙;裴晟旭;孙喆;刘宴伟;孙征;蒋建云;刘艳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02;E02D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孙彦斌;晁璐松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内衬 墙底膜安 拆装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逆作内衬墙底膜安拆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多个第一液压千斤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为尺寸相同的矩形平板结构,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平行设置,且第一支座远离第二支座,多个第一液压千斤顶设置在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之间,并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座的上部设置有楔形底膜模板,底膜模板通过螺栓与第一支座固定连接,底膜模板的中部开设有多个钢筋预留槽,与钢筋预留槽相邻的一侧开设有止水钢板安装槽。本发明操作简便,节约劳动力、施工安全、施工效率高,在第一液压千斤顶的作用下实现底膜模板的自由升降,更便于脱模且底膜模板可重复使用,实现降本增效,更加安全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逆作内衬墙底膜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基坑逆作内衬墙底膜安拆装置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施工和土方开挖,基坑工程是由地面向下开挖一个地下空间,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四周一般设置垂直的挡土围护结构,围护结构一般是在开挖面基底下有一定插入深度的板(桩)墙结构,例如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具有施工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对周边地层扰动小的优点,可适用于多种土层,除夹有孤石、大颗粒卵砾石等局部障碍物时影响成槽效率外,对黏性土、无黏性土、卵砾石层等各种地层均能高效成槽。内衬墙是针对地下连续墙而言的。一般地下连续墙施工完后,墙面极其不光滑,会形成凹凸不平的墙面,内衬墙这时有些设计就会再在连续墙内侧另砌一堵砖墙或者钢筋混凝土墙,由于在地下连续墙内侧,故称为“内衬墙”。然而在深基坑逆作底膜施工工程中,底膜模板很难拔出,拔出费时费力,拔出的底膜模板也很难实现重复利用,给项目带来施工进度上的拖延和施工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基坑逆作内衬墙底膜安拆装置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底膜施工工程中底膜模板很难拔出,拔出费时费力,拔出的底膜模板也很难实现重复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基坑逆作内衬墙底膜安拆装置的施工方法,装置包括:
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多个第一液压千斤顶和第二液压千斤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为尺寸相同的矩形平板结构,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平行设置,且第一支座远离第二支座,多个第一液压千斤顶设置在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之间,并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固定连接,多个第二液压千斤顶设置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一侧,多个第二液压千斤顶通过螺栓分别与侧模板和支座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座的上部设置有楔形底膜模板,底膜模板通过螺栓与第一支座固定连接,底膜模板的中部开设有多个钢筋预留槽,与钢筋预留槽相邻的一侧开设有止水钢板安装槽,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深基坑底膜的设计资料确定底膜模板,止水钢板安装槽和钢筋预留槽的型号,并基于底膜模板的型号确定支座的型号;
步骤二: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安装第一液压千斤顶,并通过螺栓将第一液压千斤顶进行固定;
步骤三: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侧面安装第二液压千斤顶,并通过螺栓将第二液压千斤顶进行固定;
步骤四:在第二支座两侧的预留吊装孔位置进行吊装,将安拆装置吊放到指定位置,通过提升第一液压千斤顶的高度将底膜模板固定在指定施工位置;
步骤五:在止水钢板安装槽内安装止水钢板,并在钢筋预留槽中插入钢筋及灌沙;
步骤六:浇筑完成后,通过降低第一液压千斤顶和第二液压千斤顶的高度将底膜模板与预留接驳钢筋剥离脱模;
步骤七:施工完毕后,在第二支座两侧的预留吊装孔位置进行吊装,将底膜模板拉出并进行维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二支座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预留吊装孔,且两个预留吊装孔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42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柱补强结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