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电子器件的除锈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5227.4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爱民;李信;宋蔚昌;倪梯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G5/032 | 分类号: | C23G5/03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朱思兰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电子器件 除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子器件的除锈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除锈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含氟醇10~30%,有机胺10~30%,有机酸3~5%,缓蚀剂1~5%,表面活性剂0~1%,余量为乙醇;本发明所述除锈剂绿色环保、不会产生酸雾,除锈速度快,在除锈的同时不会腐蚀基板更不会对线路产生损害,常温下即可使用,简单方便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表面除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器件表面的除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多种多样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板的出现使得大众生活趋向简便、快速、多元化。像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板等在制造封装过程中常使用松香等物质作为助焊剂,在封装完成后需要对电路板进行化学清洗以消除表面的助焊剂等杂物。这些电子器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同样需要对其进行清洗以消除表面附着的粉尘、油脂等污物。最近研究发现,电子器件在清洗过后容易在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下(特别是南方)生锈,特别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路板上的器件引脚间距越来越小,器件排列更加密集,附着在电子器件上锈斑会影响电子器件尤其是精密电子仪器的工作性能。
目前,除锈方法主要依靠含盐酸和磷酸等的无机酸、混合酸等进行浸泡除锈,虽然可有效除锈,但是易产生酸雾腐蚀仪器,危害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如专利CN108517527A中介绍了一种以盐酸、硫酸掺杂有机酸的除锈剂配方,除锈速度快,除锈效果好,但不可避免地对基体本身产生腐蚀,并不适用于电子器件的表面除锈,而且除锈后的酸液处理是一个很大的环保处理难题。如何除去电子器件表面的锈迹一直是除锈技术面临的一个难题,而水性除锈剂的出现使得除去电子器件表面的锈迹成为可能,这种除锈剂主要以水为溶剂,添加有机酸、缓蚀剂、表面活性剂等助剂渗透到基材表面与形成锈渍的媒介物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分解、剥落锈渍,以此达到除锈目的。专利CN112301350A中使用含氮多元磷酸、磷酸二氢钠等磷酸盐,EDTA二钠及螯合剂等助剂,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制备的除锈剂具有快速除锈无污染的优点。此类除锈剂虽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操作人员的伤害,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除锈过后的水分残留容易导致二次生锈,使得除锈效果变差。
含氟醇是一类具有低GWP值和ODP值为0的绿色环保含氟有机物,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本身可作为清洗剂和含氟溶剂使用,并因其所带的氟原子强大的电负性使它相较其他的醇类有着较强的酸性。目前,对于电子器件上的锈迹处理方法鲜少有人提及和报道,而化学酸洗和水性除锈剂又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因此本发明选用以含氟醇为代表的组合物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器件的除锈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除锈剂绿色环保、除锈效果好、除锈速度快、不产生酸雾、对电子器件的线路不会产生腐蚀、不会产生二次生锈,可在常温下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子器件的除锈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除锈剂绿色环保、不会产生酸雾,除锈速度快,在除锈的同时不会腐蚀基板更不会对线路产生损害,常温下即可使用,简单方便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电子器件的除锈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含氟醇10~30%,有机胺10~30%,有机酸3~5%,缓蚀剂1~5%,表面活性剂0~1%,余量为乙醇。
优选所述除锈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含氟醇15~30%,有机胺15~25%,有机酸3~5%,缓蚀剂2.5~5%,表面活性剂0.5~1%,余量为乙醇。
所述含氟醇为三氟乙醇、四氟丙醇、五氟丙醇、六氟异丙醇、五氟戊醇、八氟戊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优选所述含氟醇为六氟异丙醇、五氟丙醇、三氟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5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