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磁吸效应的主动间隙控制刷式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6200.7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孙丹;李浩;赵欢;李业隆;李玉;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D11/08 | 分类号: | F01D11/08;F01D11/02;H02K5/124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110136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效应 主动 间隙 控制 密封 结构 | ||
1.基于磁吸效应的主动间隙控制刷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机匣(1)、外机匣(2)、刷式密封件(3)、电磁铁(4)、永磁铁(5)、电涡流传感器(6)、电涡流传感器前置器和线性电流放大器,其中,所述内机匣(1)的内周设置有限位槽(11),所述刷式密封件(3)配合安装于所述限位槽(11)内,且两者之间连接有弹簧(7),所述外机匣(2)同心间隔设置于所述内机匣(1)的外周,所述电磁铁(4)和永磁铁(5)分别沿外机匣(2)的内周和内机匣(1)的外周均匀布设,所述电磁铁(4)包括软铁芯(41)和缠绕在所述软铁芯(41)上的线圈(42),所述软铁芯(41)沿外机匣(2)的径向设置且一端与外机匣(2)固定连接,所述永磁铁(5)沿内机匣(1)的径向与所述电磁铁(4)一一对应设置且一端穿过内机匣(1)后与刷式密封件(3)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涡流传感器(6)固定于刷式密封件(3)上,与转子(10)保持间隙且与所述电磁铁(4)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电涡流传感器前置器与所述电涡流传感器(6)一一对应连接,用于采集流过所述电涡流传感器(6)内电涡流线圈的电流,所述线性电流放大器与所述电涡流传感器前置器一一对应连接,用于对与之对应的电涡流传感器前置器采集到的电流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电流通入对应的电磁铁(4)的线圈(42),当转子发生偏心转动时,流过所述电涡流传感器(6)内的电涡流线圈的电流的变化将导致通入电磁铁(4)的电流的变化,进而导致电磁铁的磁吸力的变化,从而产生一个可拉动刷式密封件的合力,实现刷式密封件与转子的自同心。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磁吸效应的主动间隙控制刷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的切面呈T型。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磁吸效应的主动间隙控制刷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式密封件(3)的外端的切面呈T型,所述刷式密封件(3)的左右下端面均通过弹簧(7)与限位槽(11)对应连接,或所述刷式密封件(3)的左右上端面均通过弹簧(7)与限位槽(11)对应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磁吸效应的主动间隙控制刷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4)与外机匣(2)螺纹连接,所述永磁铁(5)与刷式密封件(3)螺纹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磁吸效应的主动间隙控制刷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一对应的电磁铁(4)和永磁铁(5)的距离为5~7mm。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磁吸效应的主动间隙控制刷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式密封件(3)的内侧包括前挡板(31)、后挡板(32)和刷丝束(33),所述电涡流传感器(6)固定于所述前挡板(31)或后挡板(32)上。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磁吸效应的主动间隙控制刷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涡流传感器(6)与转子(10)的间距为1~2mm。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磁吸效应的主动间隙控制刷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4)和永磁铁(5)对应为偶数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62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