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粉改性沥青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7370.7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5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谭继宗;王勇;颜建春;朱觉文;张洪刚;潘志琼;谢路璐;刘艳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科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19/00;C08L23/06;C08L23/12;C08L27/06;C08L71/02;C08L71/12;C08L91/00;C08K5/06;C08K3/28;C08K5/20;C08K13/02 |
代理公司: | 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李通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沥青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胶粉改性沥青,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所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为:沥青20‑30份、废橡胶粉10‑20份、热塑性树脂10‑20份、增稠剂2‑4份、流化剂2‑4份、重油5‑10份、阻锈剂2‑4份、消泡剂2‑4份、渗透剂2‑4份和防冻剂2‑4份;沥青在进行改性时,通过向沥青内添加的阻锈剂和消泡剂,消泡剂可以将沥青搅拌时内部的气泡进行消除,且阻锈剂可以避免金属在沥青内部发生锈蚀的现象,从而提高改性沥青的使用寿命,将流化剂和渗透剂添加到沥青内,流化剂和渗透剂相配合,避免沥青发生凝结不便于储存和使用的现象,且通过重油对废橡胶粉的浸泡,使得废橡胶粉发生膨胀,能够大大提高沥青和废橡胶粉的混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粉改性沥青技术领域,具体为胶粉改性沥青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多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数量随之增加,而废弃轮胎相对增多,通过将废弃轮胎对沥青进行改性,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现有的胶粉改性沥青在生产时,通过向沥青内添加橡胶粉,SBS改性剂、助剂和交联剂,并通过研磨和搅拌使其进行混合,即可得到改性后的沥青,然而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沥青改性时,橡胶粉在沥青中容易发生沉淀的现象,长时间储存容易发生沥青凝固,大大降低了沥青的性能,沥青在搅拌时容易将外界的空气混合到沥青的内部,导致沥青中含有大量的气泡,且改性后的沥青在储存时没有较好的防冻效果,大大降低了沥青的使用效果,为此,提出胶粉改性沥青及其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胶粉改性沥青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胶粉改性沥青,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
所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为:沥青20-30份、废橡胶粉10-20份、热塑性树脂10-20份、增稠剂2-4份、流化剂2-4份、重油5-10份、阻锈剂2-4份、消泡剂2-4份、渗透剂2-4份和防冻剂2-4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热塑性树脂的成分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甲醛和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流化剂是由聚乙二醇、二甘醇单丁醚、多糖和聚苯醚混合而成的,所述渗透剂的成分为聚乙二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废橡胶粉的目数为20-40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增稠剂的成分为二氧化硅、纤维素酯、环氧乙烷、藻酸盐、聚丙烯酰胺、羟乙基聚合物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阻锈剂的成分为亚硝酸钙,所述消泡剂的成分为单酰胺、双酰胺、三烷基三聚氰胺、脂肪胺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的成分是三乙醇胺和亚硝酸盐。
本发明还提供了胶粉改性沥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废橡胶粉放置在重油内部浸泡10-15min取出,将沥青、废橡胶粉、热塑性树脂、增稠剂按照一定比例放置在搅拌机的搅拌箱内,先通过加热管将搅拌箱内部的温度加热到150℃-180℃,再通过立式搅拌机对其进行搅拌混合10-15min得到混合物;
步骤二、向搅拌箱内逐一添加定量的阻锈剂和消泡剂,再次通过搅拌机将混合物与定量的阻锈剂和消泡剂进行充分混合5-10min,且搅拌箱内的温度控制在100℃-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科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科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73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