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废弃贝壳制作具有弹性的海绵状吸附材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8118.8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2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高良军;张海龙;屈婷;邹鸣君;高牧楠;董丽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28;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张海兵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贝壳 制作 具有 弹性 海绵状 吸附 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废弃贝壳制作具有弹性的海绵状吸附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废弃贝壳洗净,去除废弃贝壳表面泥沙贝肉等杂质,获得干净的贝壳;将干净的贝壳浸泡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水浴加热;再将贝壳取出,并洗净贝壳上残留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烘箱进行烘干处理;配制稀酸,将烘干的贝壳放入稀酸溶液中,静置20‑30小时;过滤稀酸溶液,获得颗粒状的贝壳;使用清水洗净颗粒状的贝壳上残留的稀酸溶液,将洗净后的贝壳放入烘箱进行烘干处理。通过本方法制作出疏松多孔的贝壳吸附材料,将片状的贝壳碳酸钙晶体转变为纤维状,增大比表面积,增加吸附能力,孔隙稳定,能耗低,还可以解决贝类产地废弃贝壳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废弃贝壳制作具有弹性的海绵状吸附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每年有大量的废弃贝壳,倾倒在大海里成了垃圾,有很多科学工作者研究把它做成多孔材料,通常的做法都是通过煅烧,把贝壳中的有机质烧掉,剩下碳酸钙骨架,但是实际通过这种方法所制作的贝壳吸附材料的吸附效果差,通过检测显示比表面积也不大,每一克只有十几个平方米,而且在显微镜下面看到的贝壳晶体呈片状叠起,孔隙状态不好,且煅烧法的煅烧温度高达500℃以上,能耗大,有机质煅烧后产生异臭烟气污染空气环境。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废弃贝壳制作具有弹性的海绵状吸附材料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废弃贝壳制作具有弹性的海绵状吸附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废弃贝壳洗净,去除所述废弃贝壳表面杂质,获得干净的贝壳;
(2)将所述干净的贝壳浸泡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并进行水浴加热,获得初加工贝壳;
(3)将所述初加工贝壳取出,并洗净所述初加工贝壳上残留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处理,获得二级加工贝壳;
(4)配制稀弱酸溶液,将所述二级加工贝壳放入所述稀弱酸溶液中,静置,并且定期更换所述稀弱酸溶液,此时所述二级加工贝壳已经被所述稀弱酸溶液崩解成松软的颗粒,即贝壳颗粒;
(5)将所述贝壳颗粒从所述稀弱酸溶液中取出,用蒸馏水洗净所述贝壳颗粒上残留的稀弱酸溶液,将洗净后的贝壳颗粒放入烘箱进行烘干处理获得海绵状吸附材料。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5-2.0mol/L。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水浴加热的加热时间为15-30min,温度为50-70℃。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50-250℃,时间为12-30小时。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稀弱酸选用柠檬酸或醋酸,所述稀弱酸的摩尔浓度为0.03-0.1mol/L。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静置的时间为20-48小时,所述稀弱酸溶液的定期更换时间为每隔6小时更换一次稀弱酸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00-12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废弃贝壳制作的具有弹性的海绵状吸附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吸附能力强,通过本方法所制作出来的吸附材料碳酸钙为纤维状结构,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可达300m2/g;
(2)保留了贝壳原有的有机质成分,使得吸附材料具有疏松的弹性海绵状结构,孔隙更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81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