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悬浮颗粒物的吸附减排装置及捕集结构材料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8303.7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2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敬华;刘昆乾;张树有;谭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25 | 分类号: | B29C64/25;B29C64/364;B33Y3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悬浮 颗粒 吸附 装置 集结 材料 优化 方法 | ||
1.空气悬浮颗粒物的吸附减排装置的一种捕集结构材料优化方法,空气悬浮颗粒物的吸附减排装置包括外罩(201)和过滤吸附装置(001),外罩(201)包围在开放式潜在排放源(101)外,外罩(201)的侧壁开设有气孔(002),外罩(201)的侧部开设通风口,通风口处安装有过滤吸附装置(001),其特征在于:
第1步:确定空气悬浮颗粒物数值分析的三维空间边界的范围,对实际气流区域进行建模仿真,通过比较不同几何形状确定最优的气道结构;
第2步:针对3D打印材料的特性设置抽式模块化吸附层,根据加热不同确定颗粒物粒径,通过抽式模块化吸附层吸附颗粒物;
第3步:根据颗粒物粒径信息,针对不同颗粒物的粒径选择抽式模块化吸附层的不同纤维材料;
第4步:根据理想压差状态下的抽式模块化吸附层厚度和单片抽式模块化吸附层材料的厚度和材料微观半径,处理获得抽式模块化吸附层的层数;
第5步:根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确定过滤吸附层(020)和电吸附层(031)的位置和数量;
第6步:在实现上述步骤即吸附装置正常工作后,安置在气道内的颗粒物检测传感器将颗粒物浓度信息传递至显示屏,通过显示屏看到各个位置的颗粒物实时浓度,从而判断吸附效果并进行气速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捕集结构材料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步具体为:
若颗粒物粒径为小于0.1μm(微米,下同),则采用聚乙二醇(PEG)共混聚丙烯(PP)作为过滤吸附层(020)的材料;
若颗粒物粒径为大于5μm,则采用化纤无纺滤料作为过滤吸附层(020)的材料进行过滤,或者选取化纤、合成、玻璃纤维各种滤材中的长纤维品种进行过滤;
若颗粒物粒径介于0.1μm和5μm之间,则采用SiO2纳米纤维膜作为过滤吸附层(020)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捕集结构材料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5步具体为:
对于有静电效应的颗粒物,将流道最上方的抽式模块化吸附层设置为电吸附层(031),使用电吸附的方法吸附,电吸附层(031)以下的抽式模块化吸附层至少设置有一层过滤吸附层(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83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