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8854.3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俊;卿翠贵;姚文杰;董理金;胡荣荣;王琰;张玘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17/00;E03F3/00;E03F3/04;E21F15/06;E21F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综合利用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规划选址;步骤S2:场地勘测设计;步骤S3:进行消纳场建筑渣土堆填方案、排水系统、挡土坝、场内道路、配套生态利用工程的设计;步骤S4:对矿山的采空区进行堆填作业以及排水系统实施;步骤S5:对挡土坝、场内道路进行施工作业,形成与矿山未采空区的地表面相连通的堆填好的斜坡面;步骤S6:对堆填好的斜坡面进行游步道的设计以及模块区域划分,各个模块区域会对应施工一种供人们体验生活的设施;步骤S7:在步骤S6的基础上配合绿化作业,形成生态体验园。本申请利用废弃矿山消纳建筑渣土并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实现了“以废治废”的效果,节约了土地资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长足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产生了大量的矿山废弃地。
相关技术中,遗留下来的高陡裸露的矿山宕面和杂乱不整的废弃矿地对自然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视觉污染,甚至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且大量的矿地无法有效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废弃矿地无法有效利用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规划选址,根据当地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对消纳建筑渣土的废弃矿山进行选择;
步骤S2:场地勘测设计,对选定的废弃矿山地形图进行测量,并开展
相应的工程勘察工作,为后续针对性总体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步骤S3:根据上述步骤S2勘测得到的基础数据资料,并根据消纳场建设规模和场地周边环境条件,进行消纳场建筑渣土堆填方案、排水系统、挡土坝、场内道路、配套生态利用工程的设计;
步骤S4:根据上述S3步骤中设计的堆填方案和排水系统,对矿山的采空区进行堆填作业以及排水系统实施;
步骤S5:根据上述S3步骤中设计的挡土坝、场内道路进行施工作业,形成与矿山未采空区的地表面相连通的堆填好的斜坡面;
步骤S6:根据上述S3步骤中设计的配套生态利用工程,将S5步骤中的堆填好的斜坡面进行游步道的设计以及模块区域划分,依次对各个模块区域进行施工,各个模块区域会对应施工一种供人们体验生活的设施;
步骤S7:在步骤S6的基础上配合绿化作业,形成生态体验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废弃矿山宕底进行建筑渣土消纳,解决了城市建设中建筑渣土处置难题,并且利用建筑渣土堆填掩埋矿山遗留的高陡边坡,消除了矿山边坡安全隐患,最终将废弃矿地经过规划设计之后,修复建设成生态体验园,供人们进行旅游以及体验生活的场所,在矿山环境治理的同时,将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了结合,实现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可选的,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底部排水设施作业,在场地实地底部布置堆填体底部排水设施,该部分采用排水管形式的底部排水设施;
S4-2:堆填作业,利用建筑渣土对废弃矿山区域进行分层堆填,形成堆填体;
S4-3:堆填体内排水设施作业,在利用建筑渣土分层堆填过程中,分层进行堆填体内排水设施布置,该堆填体内排水设施与堆填体底部排水设施连通,形成排水系统。
S4-4:地表排水设施作业,在堆填完成后,在堆体表部布置堆填体区地表排水设施,形成地表排水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底部排水设施、堆填体内排水设施以及地表排水设施的施工,使形成整体的排水系统,保证整体矿山的排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88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