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荷大幅波动的蓄热式蒸汽热网供热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9019.1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8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涂嘉琳;李宇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2/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荷 大幅 波动 蓄热 蒸汽 供热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负荷大幅波动的蓄热式蒸汽热网供热系统的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荷大幅波动的蓄热式蒸汽热网供热系统包括供热热源(1)、蒸汽供热管网模块(2)、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和电加热系统模块(4);供热热源(1)与蒸汽供热管网模块(2)相连,蒸汽供热管网模块(2)上装有若干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电加热系统模块(4)与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相连;
蒸汽供热管网模块(2)包括蒸汽供热母管(2-1)、若干蒸汽供热支管(2-2)、支管开关阀(2-3)、热用户(2-4)和若干母管截止阀(2-5);蒸汽供热母管(2-1)上装有若干蒸汽供热支管(2-2),每条蒸汽供热支管(2-2)的入口装有支管开关阀(2-3),各蒸汽供热支管(2-2)分别连接有热用户(2-4),在不同热用户(2-4)之间的蒸汽供热母管(2-1)上安装有若干母管截止阀(2-5);
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包括蓄热进汽支管(3-1)、蓄热进汽开关阀(3-2)、蓄热蒸发/冷凝换热器(3-3)、蓄热蒸发/冷凝换热器保温层(3-4)、蓄热换热管(3-5)、蓄热器疏水阀(3-6)、蓄热器疏水管(3-7)、蓄水箱(3-8)、蓄热供水泵(3-9)、蓄热供水管(3-10)、蓄热供水逆止阀(3-11)、蓄热过热器进汽管(3-12)、蓄热过热器进汽单向阀(3-13)、蓄热过热器电加热棒(3-14)、蓄热过热换热管(3-15)、蓄热过热器(3-16)、蓄热过热器保温层(3-17)、蓄热供汽支管(3-18)和蓄热供汽开关阀(3-19);
蒸汽供热母管(2-1)上装有若干蓄热进汽支管(3-1),蓄热进汽支管(3-1)入口设有蓄热进汽开关阀(3-2),蓄热进汽支管(3-1)、蓄热换热管(3-5)、蓄热疏水管(3-7)与蓄水箱(3-8)顺次相连,蓄热换热管(3-5)嵌入蓄热蒸发/冷凝换热器(3-3)中,蓄热蒸发/冷凝换热器(3-3)外装有蓄热保温层(3-4),蓄水箱(3-8)出口与蓄热供水管(3-10)一端相连,蓄热供水管(3-10)另一端与蓄热换热管(3-5)相连,蓄热供水管(3-10)与蓄热疏水管(3-7)在蓄水箱(3-8)和蓄热换热管(3-5)之间形成并联管路,蓄热疏水管(3-7)上装有蓄热疏水阀(3-6),蓄热供水管(3-10)上装有蓄热供水泵(3-9)和蓄热供水逆止阀(3-11),蓄热过热器进汽管(3-12)入口连接蓄热进汽开关阀(3-2)下游的蓄热进汽支管(3-1),另一端与蓄热过热换热管(3-15)和蓄热供汽支管(3-18)顺次相连,在蓄热供汽支管(3-18)上设有蓄热供汽开关阀(3-19),蓄热过热器电加热棒(3-14)与蓄热过热换热管(3-15)嵌入蓄热过热器(3-16)中,蓄热过热器(3-16)外装有蓄热过热器保温层(3-17);
供热热源(1)与蒸汽供热母管(2-1)连接,从而实现供热热源(1)与蒸汽供热管网模块(2)的连接;蒸汽供热母管(2-1)与蓄热进汽支管(3-1)相连,蓄热供汽支管(3-18)与蒸汽供热支管(2-2)或蓄热进汽开关阀(3-2)上游的蓄热进汽支管(3-1)连接,从而实现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与蒸汽供热管网模块(2)的连接;所述电加热系统模块(4)与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中的蓄热过热器电加热棒(3-14)连接,用于结合新能源和电网对蓄热过热器电加热棒(3-14)进行供电;
供热热网为树状热网或者环状热网;
所述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在支路用户侧或者在供热母管侧;所述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在支路用户侧时,蓄热供汽支管(3-18)与蒸汽供热支管(2-2)连接;所述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在供热母管侧时,蓄热供汽支管(3-18)与蓄热进汽开关阀(3-2)上游的蓄热进汽支管(3-1)连接;
所述供热方法具体如下:
供热热源(1)产生的蒸汽经过蒸汽供热母管(2-1)进入若干蒸汽供热支管(2-2)进而送入热用户(2-4)进行供热;在新能源发电装置(4-3)发电量足以满足或超过电蓄热负荷需求时,打开新能源供电开关(4-4)和并网开关(4-6),关闭电网供电开关(4-5),一路直接输送给蓄热过热器电加热棒(3-14),来实现加热蓄热过热器(3-16),一路将盈余电能输送到电网,实现新能源发电装置(4-3)对蓄热过热器电加热棒(3-14)的供电及盈余电能的并网;在新能源发电装置(4-3)供电不足以满足电蓄热需求时,打开电网供电开关(4-5)和并网开关(4-6),关闭新能源供电开关(4-4),实现电网对蓄热过热器电加热棒(3-14)的供电;
当热网热负荷=供热热源(1)的设计负荷时,整个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处于关闭状态,母管截止阀(2-5)处于全开状态;
当供热热源(1)的设计负荷热网热负荷临界管损负荷时,供热热源(1)以设计负荷供热,打开蓄热进汽开关阀(3-2)和蓄热器疏水阀(3-6),则关闭蓄热供水逆止阀(3-11)、蓄热过热器进汽单向阀(3-13)和蓄热供汽开关阀(3-19),母管截止阀(2-5)处于全开状态;盈余蒸汽通过蓄热进汽支管(3-1)进入蓄热蒸发/冷凝换热器(3-3)中的蓄热换热管(3-5)实现盈余蒸汽热能的储存,盈余蒸汽冷凝水通过蓄热器疏水管(3-7)存至蓄水箱(3-8);
当临界管损负荷≥热网热负荷时,若整个热网中只有少数蒸汽供热支管热用户存在较低的热负荷需求,即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在支路用户侧,供热热源(1)停止供热,关闭蓄热进汽开关阀(3-2),关闭蓄热器疏水阀(3-6),打开蓄热供水泵(3-9),打开蓄热供水逆止阀(3-11)、蓄热过热器进汽单向阀(3-13)和蓄热供汽开关阀(3-19),蓄水箱(3-8)中的冷凝水通过蓄热供水管(3-10)进入蓄热换热管(3-5)吸热蒸发,再而通过蓄热过热器进汽管(3-12)进入蓄热过热换热管(3-15)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通过蓄热供汽支管(3-18)直接进入蒸汽供热支管(2-2)给热用户供热;若存在局部集中用户热负荷较低时,即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在供热母管侧,关闭这部分局部热网两端母管截止阀(2-5),关闭蓄热进汽开关阀(3-2),关闭蓄热器疏水阀(3-6),打开蓄热供水泵(3-9),打开蓄热供水逆止阀(3-11)、蓄热过热器进汽单向阀(3-13)和蓄热供汽开关阀(3-19),蓄水箱(3-8)中的蒸馏水通过蓄热供水管(3-10)进入蓄热换热管(3-5)吸热蒸发,再而通过蓄热过热器进汽管(3-12)进入蓄热过热换热管(3-15)加热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通过蓄热供汽支管(3-18)进入蓄热进汽支管(3-1),进而通过蒸汽供热母管(2-1)进入若干蒸汽供热支管(2-2)给该局部热网内的热用户供热;
当热网热负荷供热热源(1)的设计负荷时,供热热源(1)无法满足供热需求时,供热热源(1)按照最大负荷进行工作,母管截止阀(2-5)处于全开状态;对于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在支路用户侧的情况,关闭蓄热进汽开关阀(3-2),关闭蓄热器疏水阀(3-6),打开蓄热供水泵(3-9)、蓄热供水逆止阀(3-11)、蓄热过热器进汽单向阀(3-13)和蓄热供汽开关阀(3-19),蓄水箱(3-8)中的冷凝水通过蓄热供水管(3-10)进入蓄热换热管(3-5)吸热蒸发,再而通过蓄热过热器进汽管(3-12)进入蓄热过热换热管(3-15)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通过蓄热供汽支管(3-18)直接进入蒸汽供热支管(2-2)给热用户供热,实现对盈余蒸汽热能的释放补充供热;对于蓄热供热系统模块(3)在供热母管侧的情况,关闭蓄热进汽开关阀(3-2),关闭蓄热器疏水阀(3-6),打开蓄热供水泵(3-9)、蓄热供水热逆止阀(3-11)、蓄热过热器进汽单向阀(3-13)和蓄热供汽开关阀(3-19),蓄水箱(3-8)中的冷凝水通过蓄热供水管(3-10)进入蓄热换热管(3-5)吸热蒸发,再而通过蓄热过热器进汽管(3-12)进入蓄热过热换热管(3-15)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通过蓄热供汽支管(3-18)进入蓄热进汽支管(3-1),进而通过蒸汽供热母管(2-1)给热用户补充供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90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