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岔转辙器区非对称打磨钢轨廓形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9352.2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彤;徐井芒;方嘉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韦尔汀轨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1/17 | 分类号: | E01B31/17;G01B21/20;G06F3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岔 转辙器区非 对称 打磨 钢轨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岔转辙器区非对称打磨钢轨廓形设计方法,具体包括:现场采集道岔转辙器区钢轨廓形;计算实测轮轨廓形接触点位置的滚动圆半径差及对应的优化后滚动圆半径差;选取道岔关键断面廓形,对其进行离散化,选定优化区域;将优化后滚动圆半径差输入轮轨廓形后用迹线法求解,从而构建廓形与滚动圆半径差的关系表达式;然后进行求解即可生成打磨目标廓形;本发明方法通过分别对第一基本轨及第二基本轨进行非对称打磨,增大左右两侧车轮的滚动圆半径差,减小接触点向里轨侧转移时的横向运动范围,进而提高车辆通过道岔时的平稳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岔转辙器区非对称打磨钢轨廓形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线路及建筑物一般占铁路运输固定资产价值的60%左右,是铁路运输必不可少的技术设备。为了保证列车按规定速度安全运行,一切设备都应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但是在使用中,各种设备往往由于列车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永久变形、老化和破损,或由于运输条件(运输量、轴重、速度)的提高而引起变形和损坏,或由于新建铁路的质量有缺陷而通车后相继暴露出各种病害,都必须进行养护。
铁路养护,主要有铁路线路养护和铁路建筑物养护两个方面。铁路线路养护是对路基、轨道等进行的维修和保养作业。
转辙器是道岔的转换装置,用来实现转换道岔、锁闭道岔及反映道岔尖轨所处的位置。车辆通过道岔时,接触点有由第二基本轨向尖轨转移的趋势,剧烈的接触点跳跃易造成晃车、抖车,影响旅客舒适度。
公开号为CN104878667B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道岔转辙区的钢轨打磨方法,其基于轮轨接触点对称分布原则,根据两侧钢轨接触点坐标高度与宽度差进行打磨目标廓形设计。但是由于其仅对第一基本轨进行打磨,难实现轮轨接触点的对称分布,同时容易造成其他性能指标的劣化;在现场实测得到的焊接不平顺曲线通常较为复杂,实际操作中无法通过波长波深或相应的数学解析式对钢轨焊接接头不平顺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提供一种道岔转辙器区非对称打磨钢轨廓形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道岔转辙器区非对称打磨钢轨廓形设计方法,具体包括:
S1:采集钢轨廓形
现场采集道岔转辙器区钢轨廓形,包括第一基本轨廓形以及尖轨与第二基本轨的组合廓形;
S2:计算接触点滚动圆半径差
计算实测轮轨廓形接触点位置的滚动圆半径差;
S3:优化接触点滚动圆半径差
对接触点滚动圆半径差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滚动圆半径差;
S4:打磨目标廓形的生成
选取道岔关键断面廓形,对其进行离散化,选定优化区域;将优化后滚动圆半径差输入轮轨廓形后用迹线法求解,从而构建廓形与滚动圆半径差的关系表达式;然后进行求解即可生成打磨目标廓形。
进一步地,所述S1的具体步骤为采用Miniprof轨廓仪对道岔转辙器区钢轨廓形数据进行采集。
更进一步地,所述道岔转辙器区钢轨廓形数据包括第一基本轨、第二基本轨以及尖轨的廓形曲线空间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S2具体步骤为:计算实测轮轨廓形左右侧接触点位置相应的滚动圆半径差为△Rn=RRn-RLn;其中,RRn表示实测右股钢轨廓形对应的滚动圆半径,RLn表示实测左股钢轨廓形对应的滚动圆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韦尔汀轨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韦尔汀轨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9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