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空核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9407.X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3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利;李宝龙;周高健;张敏;唐妍妍;王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62;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中空核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核、负载在所述核上的纳米金颗粒以及覆盖在所述核表面的壳;其中,所述的核由多孔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形成,所述的壳由多个片状氧化锰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核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纳米金颗粒与用于形成所述片状氧化锰的前驱物的质量比为1:1-10:5-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核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的直径为50-150nm,且中空部分的体积占比为1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核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颗粒的粒径为5-15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核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氧化锰的片径为10-3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核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所述片状氧化锰的前驱物采用KMnO4。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中空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冰浴条件下将苯胺单体、吡咯单体、表面活性剂及水均匀混合形成混合液,再在所述混合液内加入过硫酸盐进行反应,获得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
(2)在室温条件下,将所述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均匀分散于水中,形成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分散液,再在所述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分散液内加入分散剂和纳米金颗粒,从而获得均匀、单分散的纳米金颗粒负载的多孔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
(3)在室温条件下,将高锰酸盐加入所述纳米金颗粒负载的多孔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的分散液中,持续搅拌反应后,使至少部分的高锰酸盐被还原形成片状氧化锰,并使多孔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被刻蚀形成中空结构,从而获得中空核壳复合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混合液内苯胺单体的浓度为1.0mg/ml-10.0 mg/ml,吡咯单体的浓度为1.0mg/ml-8.0 mg/ml,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1mg/ml-2.0 mg/ml。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采用TX-100。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向煮沸的氯金酸溶液中加入柠檬酸三钠溶液,形成含有所述纳米金颗粒的胶体金溶液;其中,所述氯金酸溶液的浓度为0.5mmol/L-5mmol/L,所述柠檬酸三钠溶液的浓度为0.5wt%-3wt%。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分散液的浓度为0.1mg/ml-0.5 mg/ml,加入到所述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分散液内的分散剂的浓度为1.0mg/ml-5.0 mg/ml。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将浓度为0.05mol/L-0.5mol/L的KMnO4溶液加入浓度为0.1mg/ml-0.5 mg/ml的纳米金颗粒负载的多孔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的分散液中,并使所述KMnO4溶液与所述纳米金颗粒负载的多孔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的分散液的体积比为1:2~5:1,之后搅拌反应3h-24h,从而获得中空核壳复合材料。
14.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中空核壳复合材料于制备光热转换材料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未经徐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940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