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存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0266.3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1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善勇;谢慧瑾;彭艳;刘挺;成功;曹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F16/22;G06F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业务 方法 |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存证方法,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步骤为:1)由上链策略配置模块配置业务的上链策略;2)业务处理模块对用户发起的业务处理中每个业务环节进行的业务逻辑处理;3)业务操作行为上链处理模块依据上链策略对每个业务环节的业务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的上链存证处理;4)依据每个业务环节上链存证的业务操作行为进行业务的全生命周期溯源与跟踪;5)判断是否完成全部业务环节的处理,若否则继续下一个业务环节的处理,若是则由业务数据上链处理模块依据上链策略进行每个业务环节的业务数据上链存证处理。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业务操作行为实时上链和业务数据非实时上链,保证原有业务处理效率的前提下,可实现业务无缝对接区块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特别是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存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底层的、可信的基础技术,在各领域推广应用中,能够促使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转变,实现信息交换到价值交换的升级,助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的升级变革。在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明确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范畴,把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并列作为新技术基础设施。区块链在新基建里扮演着很重要的可信技术基座角色, 作为可信基础设施赋能各行各业的实体经济。
然而,在区块链与各领域业务相结合的时候,由于区块链本身技术难度高、速度慢,导致业务上链过程存在处理效率低、使用不便捷、使用成本高等各种问题。尤其涉及到多个业务环节的复杂性业务,每个环节的业务系统链下处理与区块链系统链上处理的协同、数据的一致性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业务的上链处理通常分为“实时上链”和“非实时上链”两大模式。
第一种:“实时上链”模式
这种模式下业务的每个环节在业务系统里的处理与区块链系统里的处理是强绑定关系,业务系统处理完后需要实时提交每个业务环节的数据到区块链系统上处理,只有区块链系统处理成功返回业务系统后,此业务环节才算真正的处理完成。特别是对于多业务环节的串行方式,用户需要等待上一个业务环节的链上处理成功后才能在业务系统发起下一个业务环节的处理。这种模式下,由于区块链系统处理相比传统的业务系统来说较慢,有时区块链网络问题导致某个业务环节上链处理慢或处理失败,影响下一个业务环节,最终造成业务办理效率低下。
第二种:“非实时上链”模式
这种模式下每个业务环节的业务系统处理与区块链系统处理是分离的、平行的。业务上链处理通常是事后的,每个业务环节只要业务系统处理成功后对于业务来说就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就可以开始进入下一个业务环节的处理,而业务的上链处理,并不影响整个业务流程的处理。这种模式下,每个业务环节的上链处理是非实时的,对于业务来说,引入区块链的意义更多是起到固化业务数据的作用。此模式下,虽然每个业务环节处理不受区块链的任何影响,不必等待链上成功就可以开展下一个业务环节,但由于每个环节的业务数据上链存证时点与当时的业务系统处理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差内会存在人为修改业务系统的数据库,造成链上存证的业务数据跟链下的实际业务数据不一致,没有达到业务数据上链存证防篡改、固化数据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存证方法。它通过业务操作行为实时上链和业务数据非实时上链,保证原有业务处理效率的前提下,可实现业务无缝对接区块链。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存证方法,它使用包括业务系统、业务数据上链处理模块和区块链网络,所述业务系统包括上链策略配置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和业务操作行为上链处理模块。它的方法步骤为:
1)由上链策略配置模块配置业务的上链策略;
2)业务处理模块对用户发起的业务处理中每个业务环节进行的业务逻辑处理;
3)业务操作行为上链处理模块依据上链策略对每个业务环节的业务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的上链存证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0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饰覆膜
- 下一篇:电芯一致性的评估方法、装置及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