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0328.0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8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孙东升;朱琳琳;方堃;柴志生;迟庆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6 | 分类号: | H01M50/536;H01M50/538;H01M50/528;H01M10/0525;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王运佳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体 及其 制造 方法 系统 以及 用电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外壳,用于容纳电极组件且包括电极引出部;转接构件,用于电连接电极引出部和第一极片,且第一极片被配置为第一极片至少部分卷绕在转接构件上并贴合于转接构件。第一极片卷绕在转接构件上,其可通过自身的张力使第一极片的一部分贴合于转接构件,保证第一极片与转接构件之间的电连接。此时,第一极片无需通过焊接工艺与转接构件相连,从而减少在电池单体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颗粒,降低短路风险。第一极片的贴合于转接构件的部分与转接构件为面接触,从而增大第一极片与转接构件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流能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单体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镉镍电池单体、氢镍电池单体、锂离子电池单体和二次碱性锌锰电池单体等。
随着市场越来越多地需要较大电流的电池单体,如何提高电池单体的过流能力,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能够增强电池单体的过流能力。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其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外壳,用于容纳电极组件且包括电极引出部;转接构件,用于电连接电极引出部和第一极片,且第一极片被配置为第一极片至少部分卷绕在转接构件上并贴合于转接构件。
上述方案中,第一极片卷绕在转接构件上,所以可以通过自身的张力使第一极片的一部分贴合于转接构件,保证第一极片与转接构件之间的电连接。此时,第一极片无需通过焊接工艺与转接构件相连,从而减少在电池单体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颗粒,降低短路风险。第一极片的贴合于转接构件的部分与转接构件为面接触,从而增大第一极片与转接构件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具有第一通孔,转接构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一通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构件设置有卡槽,第一极片的一部分插入卡槽并连接于转接构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卡槽,可以增大第一极片与转接构件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流能力。示例性地,第一极片插入卡槽的部分被转接构件卡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片包括涂覆有第一活性材料的第一涂覆部和未涂覆第一活性材料的第一未涂覆部,第一未涂覆部连接于第一涂覆部且位于第一极片沿卷绕方向的端部。第一未涂覆部的至少部分插入卡槽。第一未涂覆部为未涂覆第一活性材料的金属箔材,导电性好,这样可以减小接触电阻,提高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未涂覆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插入卡槽,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一涂覆部。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卷绕在转接构件的外侧并贴合于转接构件。第二部分为未涂覆第一活性材料的金属箔材,导电性好,第二部分贴合于转接构件可以提高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绕转接构件卷绕至少一圈,这样可以使第二部分与转接构件的接触面积最大化,提高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构件包括至少部分间隔设置的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固定于电极引出部,且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之间形成卡槽。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用于夹紧第一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构件设置有用于容纳电解质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可以作为电解质的流动通道,这样可以提高电极组件的浸润性以及电解质注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背离电极引出部的方向上,第一极片超出转接构件。转接构件仅填充第一通孔的一部分,第一通孔的未被转接构件填充的部分可用于容纳电解质,这样可以增大电池单体中电解质的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03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