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电源域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0373.6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3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魏鹏;王彦凯;奚晓明;廖一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澈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28 | 分类号: | G06F1/3228;G06F1/3296;G06F15/163;G06F21/81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卢胜斌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数据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电源域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源电源域的处理器将数据转为特定数据结构并存入该电源域总线上的约定地址;源电源域的处理器向常开电源域发出传输通知信号,源电源域发出传输通知信号后随即进入空闲状态,等待数据传输完毕后向常开电源域请求关闭电源;常开电源域根据源电源域发出的传输通知信号唤醒目标电源域,并通知目标电源域的处理器有传输事件发生;目标电源域的处理器收到通知后,通过总线从约定地址读取源电源域的数据结构,并根据数据结构判断数据读取是否完毕,读取完毕后,目标电源域的处理器向常开电源域请求关闭电源。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低功耗以及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电源域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芯片的功耗与芯片内电路的电压,工作频率以及工作状态密切相关。为了降低芯片功耗,芯片内部电路通常划分为多个电源域,每个电源域可以工作在不同电压下,并可以单独控制上电或掉电。只有在上电状态,电源域内部的电路如处理器,存储器等才能正常工作。当电源域内部的电路空闲时,电源域可以掉电以节省功耗。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某个电源域需要向另一个电源域传输数据的情况,为了满足电路的电气特性,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跨电源域进行数据传输需要遵循专门的传输方法。这套方法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1.可靠性,传输进行时两个电源域必须同时处于上电状态,以保证接口信号的电气特性正确,数据传输正确;
2.低功耗,各电源域能够方便的判断传输完成以进入低功耗模式;
3.易用性,这套传输方法对于芯片内处理器的软件而言结构清晰,易于集成。
现有技术中,绝大多数数据传输方法都更多聚焦在可靠性与传输速度上,即如何正确快速的完成传输,例如:专利号CN 110888831A公开了一种多电源域异步通信装置,该装置是一种基于异步FIFO(先入先出队列)、复位模块和中断模块的跨电源域装置,硬件开销较大,控制流程比较复杂,第一电源域传输前需要先查询第二电源域状态并唤醒,待第二电源域被唤醒后再开始数据传输,不利于软件多线程调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跨电源域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电源域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多处理器芯片,多个处理器分别位于不同的电源域中,这些电源域中均有总线与处理器连接,各个电源域的总线通过总线桥连接在一起,另有一个常开电源域控制这些处理器所在的电源域的电源。本发明的跨电源域数据传输方法将数据从源电源域传输到目标电源域,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1、源电源域的处理器将数据转为特定数据结构并存入该电源域总线上的约定地址,该约定地址为目标电源域的处理器的事前已知信息,特定数据结构包含数据长度,数据类型,数据内容等;
S2、源电源域的处理器向常开电源域发出传输通知信号,源电源域发出传输通知信号后随即进入空闲状态,等待数据传输完毕后向常开电源域请求关闭电源;
S3、常开电源域根据源电源域发出的传输通知信号唤醒目标电源域,并通知目标电源域的处理器有传输事件发生;
S4、目标电源域的处理器收到通知后,通过总线从约定地址读取源电源域的数据结构,并根据数据结构判断数据读取是否完毕,读取完毕后,目标电源域的处理器向常开电源域请求关闭电源;源电源域的处理器向常开电源域请求关闭电源。
进一步的,源电源域可以监控该电源域内的总线,发现数据被读取完毕后通过处理器向常开电源域发出关闭本电源域的请求,以实现低功耗的目的。
进一步的,目标电源域的处理器可以通过数据结构判断数据是否读取完毕,读取数据完毕后,则通过处理器向常开电源域发出关闭本电源域的请求。在数据传输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能够有效降低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澈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思澈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03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