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健脾开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1302.8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5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肖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2/40 | 分类号: | A23L2/40;A23L2/52;A23L2/38;A23L3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金慧君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胃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健脾开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由主料和辅料混合组成,所述主料由乌梅和山楂按照质量比(10~20):(1~6)混合组成,所述辅料由甜味剂、崩解剂和润滑剂按照质量比(2~4):(40~60):(2~3)混合组成,其中,所述甜味剂为甜菊糖苷,所述润滑剂为PEG6000,所述崩解剂由柠檬酸和碳酸氢钠按照质量比(1~3):1混合组成。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具有健脾开胃、清热利尿功能,该组合物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求,便于携带,具有较广阔的开发前景;同时该组合物在食用时能与果蔬汁、维生素或蜂产品混合食用以提高保健作用和提升口感,可适宜于各类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脾开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酸梅汤是传统的消暑饮料,制作原料主要有乌梅、山楂、陈皮、桂花、甘草等材料。其中乌梅富含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含量极高,是其他水果的数百倍。山楂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作用较强的药物。酸梅汤含有较多酸性物质,可以促进唾液与胃液的分泌,保护肠胃。此外酸梅汤还能降肝火,帮助消化,减少肠胃对油脂的吸收,帮助身体有效地排出脂肪和毒素,起到解油腻的作用。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传统的酸梅汤产品主要以浓缩膏和液体饮料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携带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开发一种具有酸梅汤功能且易携带的产品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脾开胃组合物,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健脾开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健脾开胃组合物,由主料和辅料混合组成,所述主料由乌梅和山楂按照质量比(10~20):(1~6)混合组成,所述辅料由甜味剂、崩解剂和润滑剂按照质量比(2~4):(40~60):(2~3)混合组成,其中,所述甜味剂为甜菊糖苷,所述润滑剂为PEG6000,所述崩解剂由柠檬酸和碳酸氢钠按照质量比(1~3):1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主料和辅料的质量比为1:(2~4)。
进一步地,所述乌梅和山楂的质量比为14:5,所述甜味剂、崩解剂和润滑剂的质量比为7:100: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健脾开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乌梅和山楂分别粉碎,得到乌梅粉和山楂粉;向乌梅粉和山楂粉中加入甜味剂、崩解剂和润滑剂,均匀粉碎,过筛,即得到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健脾开胃组合物可以制备成泡腾片、散剂、颗粒剂、粉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具有健脾开胃、清热利尿功能,该组合物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求,便于携带,具有较广阔的开发前景;同时该组合物在食用时能与果蔬汁、维生素或蜂产品混合食用以提高保健作用和提升口感,可适宜于各类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健脾开胃组合物,由主料和辅料按照质量比1:(2~4)混合组成,主料由乌梅和山楂按照质量比(10~20):(1~6)混合组成,辅料由甜味剂、崩解剂和润滑剂按照质量比(2~4):(40~60):(2~3)混合组成,其中,甜味剂为甜菊糖苷,润滑剂为PEG6000,崩解剂由柠檬酸和碳酸氢钠按照质量比(1~3):1混合组成。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健脾开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质量比称取山楂和乌梅,粉碎,得到山楂粉和乌梅粉;向山楂粉和乌梅粉中加入对应质量的甜菊糖苷、PEG6000和崩解剂,均匀粉碎,过筛,即得到组合物,可以将制得的组合物制备成泡腾片、散剂、颗粒剂、粉剂或口服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1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