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机器人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2097.7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4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杰;马惠臣;刘思语;张建;张楚漪;王有湛;常世隆;杨文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8/06 | 分类号: | B25J18/06;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秉文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9 | 代理人: | 张文武;孙富利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机器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柔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体(1),所述柔性基体(1)内设有若干交错气腔(11),所述交错气腔(11)在所述柔性基体(1)内沿中轴线的四周均匀分布,所述交错气腔(11)中部弯曲形成弯曲部I(14),所述交错气腔(11)的弯曲部I(14)互相不重叠,所述弯曲部I(14)的表面包覆有纤维层,所述柔性基体(1)的内部设有若干侧气腔(12),所述侧气腔(12)分别与所述交错气腔(11)间隔排列并沿所述柔性基体(1)的中轴线的四周均匀分布, 所述侧气腔(12)内设有柔性导管(4),所述柔性导管(4)与所述侧气腔(12)的端部密封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位于前端并与所述柔性基体(1)密封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或气压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柔性基体(1)的运动;端盖(2),所述端盖(2)设于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柔性基体(1)之间并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柔性基体密封连接,用于连通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柔性基体(1), 所述端盖(2)上设有与所述侧气腔(12)位置相对应的通孔(23);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于所述驱动机构上,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传感器和摄像头,用于检测路况并将信息传输至所述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错气腔(11)与所述端盖(2)相连接的端部安装有快速接头(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的下端设有凹槽(21),所述端盖(2)的上端设有中心孔(22),所述中心孔(22)与所述凹槽(21)相连通,所述中心孔(22)与所述凹槽(21)围合成的空间尺寸与所述快速接头(3)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快速接头(3)穿过所述凹槽(21)和所述中心孔(22)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体(1)的中轴线位置设有中心通道(13)。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柔性机器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柔性基体(1)的模具;分别制作底座(81)、交错弹性气腔(82)、铸模外壳(83)、侧气腔模具(84)和中心棒(85),并在所述交错弹性气腔(82)的内层涂抹低硬度二氧化硅凝胶;
步骤二:采用纤维包裹交错弹性气腔(82)的弯曲部II(821);
步骤三:组装模具并进行铸造;将弯曲部II(821)被包裹后的交错弹性气腔(82)、铸模外壳(83)和中心棒(85)插入底座相应的定位孔中,采用低硬度硅树脂浇灌,固化后将铸模外壳(83)、中心棒(85)和底座(81)拆离;
步骤四:将若干柔性基体(1)进行组装;
步骤五:安装端盖(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机器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中,组装柔性基体(1)的方法为:将相邻两个柔性基体(1)的交错气腔(11)相互对齐并进行粘接固定;
步骤五中,安装端盖(2)的方法为:将接头I(6)、接头II(7)和快速接头(3)依次粘接在柔性基体(1)的端部,将快速接头(3)从端盖(2)上的中心孔(22)中穿出,然后用硅胶粘合剂将端盖(2)固定在柔性基体(1)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机器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中,组装柔性基体(1)的方法为:
S1:在柔性导管(4)的两端安装导管接头(5);
S2:将导管接头(5)和柔性导管(4)的组装体安装在侧气腔(12)内,其中,导管接头(5)分别安装于侧气腔(12)的两端,柔性导管(4)置于侧气腔(12)内;
S3:将柔性基体(1)的交错气腔(11)与相邻柔性基体(1)的侧气腔(12)对齐并进行粘接固定;
步骤五中,安装端盖(2)的方法为,将接头I(6)、接头II(7)和快速接头(3)依次粘接在柔性基体(1)的端部,将快速接头(3)从端盖(2)上的中心孔(22)中穿出,将柔性导管(4)从端盖(2)上的通孔(23)中穿出,然后用硅胶粘合剂将端盖(2)固定在柔性基体(1)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20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