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NS旁路抢答设备识别及溯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2941.6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5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兆心;赵东;谢远成;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1/4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于振强;周祥玲 |
地址: | 264209***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ns 旁路 抢答 设备 识别 溯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DNS旁路抢答设备的识别及溯源方法,具体为:监控终端主机的DNS服务器配置,对所述DNS服务器进行低频持久测量,掌握所述DNS服务器的路由特征;对所述终端主机收到的DNS服务器报文进行TTL长度检查,对不合规范的回复进行处理。其解决了现有DNS抢答防护多采用被动防护,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现有的主动防护技术由于无法识别运营商的友好DNS抢答、对长期黑客渗透攻击无法识别、并不能对黑客攻击的发生点进行溯源、难以对路由器漏洞进行修补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DNS抢答防御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安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C端的基于距离测量的DNS旁路抢答设备识别及溯源方法。
背景技术
DNS是互联网的入口,DNS请求发生在用户访问互联网的第一环节。正常情况下用户终端应该使用ISP提供的官方DNS,由官方DNS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并将解析结果发送给用户,用户根据解析结果访问网络资源。但是特殊情况下黑客可以利用技术手段,非法接入用户访问DNS的路由链路中,通过镜像端口获取用户的流量,提取用户的DNS请求报文,伪造DNS回复进行DNS抢答,诱使用户访问错误的网络资源,进而诱使用户访问钓鱼网站进行诈骗或者植入木马文件,实现对用户主机的渗透攻击。
DNS抢答主要有两种实现方法:串联抢答和旁路抢答,分别通过接入路由链路、镜像端口转发的方式获取用户的DNS请求流量,提取DNS服务器IP、待解析域名等信息,伪造DNS回复实现抢答。由于串联接入路由链路的难度较大以及公共DNS服务器的防护手段越来越完善,黑客更多选择通过旁路抢答的方式来进行抢答攻击,即通过流量分析,对用户的DNS请求进行长期的监测,针对性的伪造回复报文。
现有的DNS抢答防护机制大多通过被动防御的方法,即用户访问到错误资源后再进行告警防护,但通常此时用户已经被完成了攻击行为,存在安全隐患。现有的主动防御方法存在较多问题:如无法识别运营商的友好DNS抢答,极大影响用户网络访问质量;对长期的黑客渗透攻击无法识别;同时,现有的防护机制并不能对黑客攻击的发生点进行溯源,难以对路由器漏洞进行修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DNS抢答防护多采用被动防护,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现有的主动防护技术由于无法识别运营商的友好DNS抢答、对长期黑客渗透攻击无法识别、并不能对黑客攻击的发生点进行溯源、难以对路由器漏洞进行修补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C端的基于距离测量技术来识别进行DNS抢答的非法旁路设备、并针对该旁路设备进行路径溯源、找到可能存在流量异常的路由的DNS旁路抢答设备的识别及溯源方法。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DNS旁路抢答设备的识别及溯源方法,具体步骤为:
1.1)监控终端主机的DNS服务器配置,对所述DNS服务器进行低频持久测量,掌握所述DNS服务器的路由特征;
1.2)对所述终端主机收到的DNS服务器报文进行TTL长度检查,将不合规范的回复进行剔除。
优选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2.1)将终端主机配置的默认DNS服务器作为目标DNS服务器,获取目标DNS服务器的IP地址;
2.2)获取第三方可信源与目标DNS服务器之间的路径长度;
2.3)采用从第三方可信源向目标DNS服务器发送DNS请求报文的方法进行响应TTL值查询,在收到目标DNS服务器的响应报文之后,从获得的响应报文中提取出响应TTL值;
2.4)获取目标DNS服务器系统默认响应报文的TTL值;
2.5)对终端主机到目标DNS服务器进行距离测量,获得实际距离s;
2.6)从终端主机向目标DNS服务器发送相同的DNS请求报文,在获得DNS响应报文之后,提取出该响应报文中的TTL’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2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