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2977.4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余晓军;张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科诺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11/89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循环 再生 除湿 透气 装置 | ||
1.一种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它包括壳体(1)和内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防水透气阀(3)、进湿口(4)和排湿口(5),所述排湿口(5)上设有风扇(21),所述内腔(2)内设有吸湿装置(6)、重力感应组件(7)、封口装置(8)和控制电路,所述吸湿装置(6)包括硅胶除湿球(600)和放置硅胶除湿球(600)的吸湿壳体(601),所述吸湿壳体(601)上设有透气孔(602),所述重力感应组件(7)设置在吸湿壳体(601)的下方,所述封口装置(8)包括移动机构(80)、与进湿口(4)配合的进湿口密封塞(82)以及与排湿口(5)配合的排湿口密封塞(83),所述进湿口密封塞(82)和排湿口密封塞(83)均设置在移动机构(80)上,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源(20)、重力感应触点电路和模式切换触点电路,所述重力感应触点电路设置在重力感应组件(7)上,所述模式切换触点电路设置在移动机构(80)上;
所述重力感应触点电路包括第一静触头(7020)、第二静触头(7021)和第一动触头(7010),所述第一动触头(7010)设置在活动板(701)上,所述第一静触头(7020)和第二静触头(7021)分别成上下设置在固定板(702)上,所述第一动触头(7010)位于第一静触头(7020)和第二静触头(7021)之间,且与第一静触头(7020)和第二静触头(7021)之间存有间隙,所述第一动触头(7010)、第一静触头(7020)、电源(20)和电机(800)依次可形成串联的电路回路,所述第一动触头(7010)、第二静触头(7021)、电源(20)和电机(800)依次可形成串联的电路回路;所述内腔上还设有加热触点电路,所述加热触点电路包括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与电源(20)电连接的第三静触头和设置在加热机构(81)上的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三静触头和第二动触头相互配合,所述加热机构(81)、电源(20)和风扇(21)依次可形成相互并联的电路回路;
所述模式切换触点电路包括第四静触头(7022)、第一开关(11)和第二开关(12),所述第四静触头(7022)与第三静触头电连接;所述移动机构(80)上还设有触碰件(10),所述第一开关(11)和第二开关(12)分别设置在触碰件(10)两端,所述第一静触头(7020)和电源(20)之间电连接第一开关(11),所述第一开关(11)与第三静触头相互配合,所述第二静触头(7021)和电源(20)之间电连接有第二开关(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感应组件(7)包括压簧(700)、活动板(701)和固定板(702),所述压簧(700)设置在活动板(701)和固定板(702)之间,所述活动板(701)支撑吸湿壳体(6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80)包括电机(800)、与电机(800)连接的齿轮(801)和与齿轮(801)配合的齿条(80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装置还包括加热机构(81),所述加热机构(81)设置在吸湿壳体(6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20)包括第一电源(200)和第二电源(201),所述第一电源(200)的正极与第一动触头(7010)电连接,第一电源(200)的负极与电机(800)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201)的正极与第二静触头(7021)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201)的负极和风扇(2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2)上还设有限位板(9),所述吸湿壳体(601)设置在限位板(9)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9)的两端和壳体(1)的内壁拼接,所述限位板(9)上设有与透气孔(602)连通的限位板孔(9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科诺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科诺佳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297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农村粪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冲孔定位装置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