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4720.2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3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为;韩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永明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5 | 分类号: | G08G1/095;G08G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311599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行车 安全 保障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及系统,包括诱导装置,诱导装置包括主体,主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诱导灯组、第二诱导灯组、第三诱导灯组、车辆检测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主体内设有处理器、无线模块、电源模块、第一驱动控制器、第二驱动控制器和第三驱动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本系统包括控制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环境监测装置、道路行车安全综合警示终端,环境监测装置与数据处理中心信号连接,数据处理中心与控制中心信号连接,控制中心与道路行车安全综合警示终端信号连接,若干诱导装置均通过无线模块与控制中心信号连接。本发明用于在恶劣环境下,提示后车驾驶员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高速道路为车辆的高速通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高速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通常车速较快,在雾、雪、暴雨以及风沙等恶劣天气影响下,会使道路的能见度降低,影响驾驶员的可视距离,导致驾驶员难以把握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容易与前方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引发交通事故。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显示前车“尾迹”的防撞预警技术,来解决可视度底情况下,驾驶员难以把握与前车安全距离的问题。该技术具体为:可视距离底的情况下,高速车道两侧的诱导灯亮黄色,当车辆持续不断的经过不同位置时,对应于该位置的诱导灯都会被逐个点亮为红色,由于每一个诱导灯的点亮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在车辆经过后,诱导灯会从最远端开始逐个变为黄色,其现象类似于一条红色的发光尾迹,红色诱导灯的范围内为危险车距,黄色诱导灯的范围内为安全车距,将后方行驶车辆与前车之间的安全距离显示出来,以提醒驾驶员小心慢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交通事故。
该技术存在一个缺点,当后方车辆需要超车时,后车进入前车发光尾迹范围内后,即进入危险车距的范围内后,后车驾驶员所看到的诱导灯均为红色,此时诱导灯只能提示后车驾驶员处于危险车距内,但无法提示后车驾驶员与前车的距离,导致后车驾驶员无法明确前车位置,贸然超车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及系统,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后方车辆需要超车时,后车进入前车发光尾迹范围内后,后车驾驶员所看到的诱导灯均为红色,此时诱导灯只能提示后车驾驶员处于危险车距内,但无法提示后车驾驶员与前车的距离,导致后车驾驶员无法明确前车位置,贸然超车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道路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及系统,包括诱导装置,所述诱导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诱导灯组、第二诱导灯组和第三诱导灯组,所述主体于安装面的一侧设有车辆检测装置,所述主体于安装面的相对侧和车辆检测装置的相对侧均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主体内设有处理器、无线模块、电源模块、第一驱动控制器、第二驱动控制器和第三驱动控制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车辆检测装置、电源模块、无线模块、第一驱动控制器、第二驱动控制器和第三驱动控制器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控制器与第一诱导灯组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控制器与第二诱导灯组电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控制器与第三诱导灯组电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面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第二安装槽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槽外设有分隔环,所述分隔环与主体一体成型,所述分隔环外开设第三安装槽,第三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同圆心设置,所述第一诱导灯组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诱导灯组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三诱导灯组固定安装于第三安装槽内。
进一步限定,所述主体于安装面的相邻侧开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车辆检测装置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腔内,所述主体于安装面的相对侧、第一安装腔的相对侧均开设有板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嵌设于板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永明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永明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47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