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池包的降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5259.2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7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6 | 分类号: | A62C3/16;A62C31/00;A62C31/28;A62C37/14;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7;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2 | 代理人: | 严业福 |
地址: | 10009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池 降温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包的降温系统,所述降温系统包括布置在电池包箱体外部的冷却液储存箱、用于监测电池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电池管理控制器;所述冷却液储存箱连接有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为循环管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支管、循环泵、热交换器、第一分管以及总管,所述热交换器位于电芯的一侧,且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与所述电芯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冷却管路包括串联连接的总管、第二分管以及喷淋管;其中所述第一分管以及第二分管均与所述总管连通,所述降温系统被配置为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到达预定条件时激活启用所述第二冷却管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包的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电池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由于在电芯的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使电池箱体内压急剧增大;高温气体不仅会加热其周边电芯,使周边电芯出现热失控现象;还会造成箱体内部电芯燃烧及爆炸。因此,当电池箱体内的电芯产生热失控及燃烧时,应对电池进行及时降温以降低损害。
由于电芯位于电池箱体内部,一般采用循环冷却液对电芯进行降温。而当电芯热失控后,电芯温度的升高可能就会造成电芯燃烧,电芯的燃烧不需要借助外部氧气,其随着内部结构的破坏,电芯正负短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助于燃烧;因此若不及时对电芯快速降温,将会起火,引发安全事故。现有冷却液循环构造难以有效实现对于电芯的快速降温。并且目前一般是采用在电池包内安装电子灭火器的方式对电芯进行灭火。但电子灭火器对于电池包内的除电芯之外的其他零部件具有较好的灭火效果,但对于燃烧的电芯来说,灭火能力较弱,不仅使得电芯灭火或降温所花费的时间变长,甚而会引燃周边电芯。因此,如何对燃烧的单体电芯进行快速灭火及降温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包的降温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包的降温系统,所述降温系统包括布置在电池包箱体外部的冷却液储存箱、用于监测电池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电池管理控制器;
所述冷却液储存箱连接有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
所述第一冷却管路为循环管路,且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支管、循环泵、热交换器、第一分管以及总管,所述热交换器位于电芯的一侧,且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与所述电芯可进行热交换;
所述第二冷却管路包括串联连接的总管、第二分管以及喷淋管;
其中所述第一分管以及第二分管均与所述总管连通,所述降温系统被配置为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到达预定条件时激活启用所述第二冷却管路。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管的远离所述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喷淋管上设有与各个电芯相对应的且在预定条件下开启的多个喷发口。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发口为所述喷淋管管壁的薄弱点,且所述喷淋管的喷发口的材料为在预定温度和/或预定压力时易破裂的材料。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薄弱点为壁厚小于其周围的管壁厚度的凹点。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冷却管路工作状态下,制冷液依次流经第一支管、循环泵、热交换器、第一分管以及总管;
在第二冷却管路工作状态下,制冷液依次流经总管、第二分管以及喷淋管。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系统还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冷却液储存箱的且在第二冷却管路工作状态下用于将所述冷却液储存箱内的冷却液快速排出的快速置换装置。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快速置换装置为高压储气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52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