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力致发光材料的冲击压力测试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5473.8 | 申请日: | 2021-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栋;赵玉龙;孙警;韦学勇;任炜;司洪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L1/2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发光 材料 冲击 压力 测试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力致发光材料的冲击压力测试装置,包括压力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压力产生装置(1)与阻抗匹配材料(2)的底平面(2-3)紧密接触,阻抗匹配材料(2)的上平面(2-1)和斜面(2-2)上设有力致荧光材料(3);力致荧光材料(3)与线性光纤阵列(4)相对布置,线性光纤阵列(4)的输出和光分路器(5)的输入连接,光分路器(5)的输出通过光纤(6)和光电探测器(7)的输入连接,光电探测器(7)的输出通过同轴电缆(8)和示波器(9)的输入连接;
所述的斜面(2-2)位于上平面(2-1)的中心处,斜面(2-2)与上平面(2-1)成10°~90°角度;
所述的线性光纤阵列(4)采用多模光纤,光纤数量与力致荧光材料(3)的数量相同;在阻抗匹配材料(2)的轴线方向上,线性光纤阵列(4)的光纤中心与力致荧光材料(3)的中心一一对齐;线性光纤阵列(4)与上平面(2-1)有2~5mm的距离;
所述的光电探测器(7)的上升时间小于冲击波在阻抗匹配材料(2)中传播力致荧光材料(3)高度差距离所需时间;光电探测器(7)的增益可调且输出阻抗为50Ω;
利用一种基于力致发光材料的冲击压力测试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进行实验时,压力产生装置(1)生成的爆轰波或冲击波通过底平面(2-3)传播至阻抗匹配材料(2),冲击波作用在力致荧光材料(3)上时产生的光信号具有时间差;时序光信号经过线性光纤阵列(4)、光分路器(5)和光纤(6)进入光电探测器(7);光电探测器(7)将光信号转换成时序电信号;时序电信号经过同轴电缆(8)进入示波器(9),示波器(9)显示出相应的时间—电压幅值图;根据示波器(9)读取的时间间隔和力致荧光材料(3)相应的高度差绘制出冲击波在阻抗匹配材料(2)中传播的时间—距离图,从而获得冲击波在阻抗匹配材料(2)中的冲击波速度D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力致发光材料的冲击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产生装置(1)为炸药装药或高速弹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力致发光材料的冲击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抗匹配材料(2)由已知雨贡纽参数的金属材质制成;厚度为2~4mm,直径根据压力产生装置(1)冲击压力施加面积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力致发光材料的冲击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力致荧光材料(3)通过射频磁控溅射、离子镀或刮涂法制成,厚度为1μm;力致荧光材料(3)的形状呈圆形,直径由线性光纤阵列(4)中光纤的数值孔径以及线性光纤阵列(4)与上平面(2-1)的距离决定;在阻抗匹配材料(2)的轴线方向上,力致荧光材料(3)以等高度差形式离散地覆盖在上平面(2-1)和斜面(2-2)上,力致荧光材料(3)的轴线均处于阻抗匹配材料(2)的某一轴截面上;力致荧光材料(3)的数量为5~1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547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