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扳手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5683.7 | 申请日: | 2021-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6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尚廷东;刘建锋;李君章;罗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5B21/00 | 分类号: | B25B21/00;B25B2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徐小磊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扳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扳手,包括扳手壳体、角度传感器和输出轴,输出轴包括与所述扳手壳体转动配合的常连输出轴部分,输出轴还包括与所述常连输出轴部分可拆连接的传动头,传动头具有用于与被旋紧件止转配合的扭矩输出端,传动头上同轴线转动装配有传感器支架,角度传感器包括与所述传动头相连的传感器转动部分和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支架上的用于测量所述传感器转动部分的传感器固定部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角度传感器不易由扳手壳体上拆卸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拧工具领域中的扳手。
背景技术
在铁塔、桥梁、铁路、装备制造业等各领域,都面临着将螺母与螺栓拧紧,而且需要保证螺母与螺栓之间的扭矩要达到设定扭矩,因此定扭矩扳手的应用非常广泛,也非常必要。
传统的扳手有两种,一种为连续输出型扳手,一种为冲击扳手,连续输出型扳手的输出轴带着螺母连续转动,直到锁紧,螺母与输出轴一直保持联动关系,因此这类扳手的定扭矩较易实现,只需在输出轴上设置相应的扭矩传感器,直接读出螺母的扭矩即可,但是此类扳手由于连续输出,因此受到的反作用力较大,整体较为笨重。另外一种是冲击扳手,冲击扳手是通过原动机经减速器,带动冲击机构的主动部分,再经牙嵌的啮合带动从动部分,主动部分的旋转打击部件在超过扳手的静扭矩后,会从从动部分的输出轴产生间歇式旋转打击,周而复始的旋转打击运动使螺母最终旋拧,但是最终的旋紧扭矩是主动部分对从动部分输出轴的多次冲击力矩的叠加,还要考虑到工件与螺母间轴向压力产生的阻力矩的影响,它会随着旋紧而增长,其过程十分复杂,单一的扭矩传感器是不能真实、准确的实现冲击扳手的定扭矩输出的。
为此中国专利CT110238787A公开了一种“冲击扳手旋拧角度、扭矩的检测、读取与控制方法”,该专利文件中公开这样一种方案:在冲击扳手的输出轴上设置检测输出轴旋转反向、旋转角度的检测装置,测量从动部分输出轴的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也就是说该冲击扳手可以检测到每次冲击时,从动部分输出轴的旋转角度,即螺母的输出角度。其控制方法为:在以旋拧角度作为拧紧停止条件时,在静拧紧阶段累计的拧紧方向的旋转角度为A,冲击开始后的输出轴每次冲击旋拧角度为△α1—△αn,将输出轴逆旋紧方向的反振角度作为△β1—△βn,将全旋拧角度作为An,由式An=A+△α1+……△αn-△β1-……△βn,算出,将预设旋拧角度为B,在An=B时,扭矩控制电路停止扳手旋拧动作。
简言之,就是通过角度传感器记录,冲击扳手动作中各部分的转动角度,从而计算出,冲击扳手的总共输出角度A,当输出角度等于预设输出角度B时,就认为了冲击扳手已经到达了相应的输出扭矩,就控制该输出扳手停止工作。该冲击扳手存在的问题在于:角度传感器属于冲击扳手中的易损部件,在现有技术中,角度传感器的安装方式设置于冲击扳手的壳体中,拆卸维修非常的不便,一旦角度传感器损坏,就需要将冲击扳手整机拿去维修,有的使用者也会直接将冲击扳手废弃掉,非常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扳手,也解决现有技术中角度传感器不易由扳手壳体上拆卸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扳手,包括扳手壳体、角度传感器和输出轴,输出轴包括与所述扳手壳体转动配合的常连输出轴部分,输出轴还包括与所述常连输出轴部分可拆连接的传动头,传动头具有用于与被旋紧件止转配合的扭矩输出端,传动头上同轴线转动装配有传感器支架,角度传感器包括与所述传动头相连的传感器转动部分和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支架上的用于测量所述传感器转动部分的传感器固定部分。
传动头与所述常连输出轴部分通过方榫结构实现可拆连接。
所述角度传感器为离轴磁场角度传感器,传感器转动部分为固定于所述传动头上的环形磁圈,传感器固定部分为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支架上的磁圈感应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未经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56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