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废旧电池制备超低汞触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7829.1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1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凯;苏晨;苏向东;曹云超;李杰瑞;廖军民;陈肖虎;陈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万山银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C22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韩炜 |
地址: | 550003***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废旧电池 制备 超低汞 触媒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废旧电池制备超低汞触媒的方法。以拆解废旧电池所得的电池粉为原料,与稀盐酸在氧化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得到萃取液;按重量计,加入调整剂,调整萃取液中的主要元素汞、锌、锰、铜、镉、镍和钴的比例为3‑5∶2‑6∶2‑6∶1‑5∶1‑5∶0.1‑2∶0.1‑2,得调整溶液,加入活性炭浸泡、干燥,制得氯乙烯合成催化用的超低汞触媒。通过对废旧电池中的有价金属元素进行分离,制备得到氯乙烯合成催化剂,实现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废旧电池制备超低汞触媒的方法,属于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电池的产量已远超过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二次电池产量也仅居日本和韩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三。2011年我国电池产量约达到372.66亿只,其中一次电池341.6亿只,二次电池(铅酸电池1.4亿只,锂离子电池29.66亿只)。随着智能手机、数码相机、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对二次电池的广泛应用和技术更新,必然产生废旧的电池,因此废旧电池的回收循环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通常是焙烧、还原其中的单质有价金属,如中国专利CN103031441B的废旧镍氢电池中金属元素回收方法,该废旧镍氢电池中金属元素回收方法包括还原焙烧、回收稀土元素、回收锰、回收镍和钴等步骤。中国专利CN101451246B公开了一种废镍镉电池中的金属的回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由除去废镍镉电池中的有机物质后得到的废渣与一种能使废渣中的金属充分溶解成离子状态的溶液接触,以使废渣中的金属以离子形式存在;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滤液在电流密度为80-120A/m2、pH值为2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电解,得到金属镉。对于废旧电池的回收,存在有价金属回收单一,利用率不足,成本较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废旧电池制备超低汞触媒的方法。通过对废旧电池中的有价金属元素进行分离,制备得到氯乙烯合成催化剂,实现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回收废旧电池制备超低汞触媒的方法,以拆解废旧电池所得的电池粉中萃取分离有价元素,制备氯乙烯合成超低汞触媒,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拆解废旧电池所得的电池粉与稀盐酸进行搅拌、萃取,取萃取液;
S2、所述萃取液进行过滤分离后,分析萃取液中的汞、锌、锰、铜、镉、镍和钴含量,按重量计,加入调整剂,调整萃取液中的汞、锌、锰、铜、镉、镍和钴的比例为3-5∶2-6∶2-6∶1-5∶1-5∶0.1-2∶0.1-2,得调整溶液;
S3、所述调整溶液加入活性炭浸泡、干燥,制得超低汞触媒催化剂。
前述的回收废旧电池制备超低汞触媒的方法,所述步骤s1为电池粉与稀盐酸加入搅拌槽中,在40℃-70℃下,滴加双氧水搅拌反应20-120分钟,盐酸浓度0.3-1mol/L,至电池粉不再溶解为止,取上清液,加碳酸钙粉去除硫酸根离子后得萃取液。
前述的回收废旧电池制备超低汞触媒的方法,所述步骤s1为电池粉与稀盐酸加入搅拌槽中,在50℃-60℃下,滴加双氧水搅拌反应40-100分钟,盐酸浓度0.5-0.8mol/L。
前述的回收废旧电池制备超低汞触媒的方法,所述的调整剂为氯化汞、氯化锌、氯化锰、氯化铜、氯化镉、氯化镍和氯化钴。
前述的回收废旧电池制备超低汞触媒的方法,所述调整溶液中的汞、锌、锰、铜、镉、镍和钴的比例为3-4∶3-5∶3-5∶2-4∶2-4∶0.5-1.5∶0.5-1.5。
前述的回收废旧电池制备超低汞触媒的方法,所述调整溶液中的汞、锌、锰、铜、镉、镍和钴的比例为4∶5∶5∶3∶3∶1∶1。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万山银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万山银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78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