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短路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9461.2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0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姚志国;刘同;葛文杰;李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昌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3/20 | 分类号: | H01C3/20;H01C1/16;H01C1/024;H01C1/14;H01C17/00;H01C17/02;H01C17/04;H01C17/28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汪丹 |
地址: | 232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路 雷击 浪涌 电阻器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短路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的加工方法,包括第一针脚、金属丝、第二针脚、密封柱、陶瓷棒和密封压盖,所述第一针脚固定安装在密封压盖的下端中部位置,所述陶瓷棒固定安装在密封压盖的上端中部位置,所述金属丝缠绕在陶瓷棒的侧边外表面,所述密封压盖固定安装在密封柱的下端外表面,所述第二针脚固定安装在密封柱的一侧外表面下部位置;本发明一种全短路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的加工方法,在电阻器温度达到即将危害产品安全的情况下,即让电阻器产生开路现象,从而提升产品安全性,避免其出现火灾现象,令该电容器可以同时满足抗雷击浪涌冲击及过小电流保护,提升其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阻器领域,更具体的是一种全短路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电池越做越大,用于其充电的充电器小型化、大功率化趋势逐步加强,手机充电过程中充电器内部出现的微短路等异常状态,引起充电器失火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而产生火灾的原因为使用在充电器内部的电阻器无法同时满足抗雷击浪涌冲击及过小电流保护。之前用于电子产品充电器中的电阻器的要求是能够满足抗雷击浪涌冲击,同时在大电流状态下,电阻器会在规定时间内断开。
专利文件CN103943289B公开了四端子电阻器,热稳定的四端子电阻器的特征在于在制造过程期间具有调整阻抗和阻抗的温度系数(TCR)两者的能力。四端子电阻器包括形成闭环的3或4个基本电阻器R1-R3。电阻器R1是主要低欧姆值电阻器。电阻器R1的端子用作四端子电阻器的“强迫”端子。电阻器R2和R3形成分压器,所述分压器旨在使得所述四端子电阻器的TCR最小化并且并联连接到电阻器R1。电阻器R3的端子用作四端子电阻器的“感测”端子。电阻器R2可以被分为两个电阻器:串联连接到电阻器R3的R2a和R2b,以简化四端子电阻器的实施方式,与本发明相比,其安全性较差。
现有的全短路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的加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线绕电阻器的安全性较差,使得其无法同时满足抗雷击浪涌冲击及过小电流保护,令其容易引发火灾现象;其次传统线绕电阻器在进行压盖操作时,需要使用者对单个线绕电阻器进行单独压盖操作,令使用者无法同时完成多个线绕电阻器的压盖操作,降低了线绕电阻器压盖加工操作时的工作效率;同时传统线绕电阻器在压盖加工操作后,无法对压盖加工后的线绕电阻器进行统一收纳操作,增加了线绕电阻器收料操作时的操作步骤,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线绕电阻器的安全性较差,使得其无法同时满足抗雷击浪涌冲击及过小电流保护,令其容易引发火灾现象;其次传统线绕电阻器在进行压盖操作时,需要使用者对单个线绕电阻器进行单独压盖操作,令使用者无法同时完成多个线绕电阻器的压盖操作,降低了线绕电阻器压盖加工操作时的工作效率;同时传统线绕电阻器在压盖加工操作后,无法对压盖加工后的线绕电阻器进行统一收纳操作,增加了线绕电阻器收料操作时的操作步骤,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而提供一种全短路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短路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的加工方法,包括第一针脚、金属丝、第二针脚、密封柱、陶瓷棒和密封压盖,所述第一针脚固定安装在密封压盖的下端中部位置,所述陶瓷棒固定安装在密封压盖的上端中部位置,所述金属丝缠绕在陶瓷棒的侧边外表面,所述密封压盖固定安装在密封柱的下端外表面,所述第二针脚固定安装在密封柱的一侧外表面下部位置;
该电阻器的加工步骤为:
步骤一,通过绕线机将金属丝缠绕在陶瓷棒的外表面,同时将金属丝的一端焊接在密封压盖上,将缠绕有金属丝的陶瓷棒放置在密封柱上;
步骤二,将密封柱放置在压盖设备的圆形插槽上,同时将密封压盖放置在密封柱的上部,调节压盖盘和收纳盘之间的距离,通过紧压握把下压压盖盘,令密封压盖和密封柱压合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昌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昌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94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