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逆磁电效应的可调谐电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9889.7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8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汪尧进;聂长文;宋树;蔡园园;李娣洁;潘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21/08 | 分类号: | H01F21/08;H01F27/2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009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磁电 效应 调谐 电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磁电效应的可调谐电感装置,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该装置包括可调磁芯、可控电压源和绕组,可调磁芯为三明治结构的磁电异质结,通过导线与可控电压源相连,可调磁芯外围设有与交流电相连的绕组;磁电异质结基于磁电耦合效应,可以实现电‑机‑磁的转换。本申请利用逆磁电效应,通过改变可控电压源的电压实现对电感的调控,具有能耗低、体积小、可调性大且连续可调的特点,未来在集成化、小型化、多功能化的电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逆磁电效应的可调谐电感装置。
背景技术
电感器作为最基本的电路元件,在通信和电子等重要领域不可或缺,有着调压、滤波、振荡等作用。一直以来,器件多功能化、集成化、小型化是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可调电感器有望取代电路中繁多的电感器和电容器,从而减少电路元件的数量,促进器件小型化的发展。例如,传统的负载点转换器为了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低噪声,需要高性能的电感和大量的输出电容。而基于可调电感器的负载点转换器,稳态时电感大,负载瞬态时电感小,从而增加了电流的转化率并大大减少了电容器的数量。目前对电感调控的方法主要有离散型、金属屏蔽型、磁芯调节型和线圈耦合型等,但是它们存在着制造复杂、体积较大、功耗高、可调性小等各类问题。
磁电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磁电耦合效应的新型功能材料,可以实现磁场与电场的相互转换,广泛应用于磁电传感器、能量收集器、电流传感器、存储器、天线等领域。磁电效应最早用于磁电传感器,当检测磁场时,灵敏度可高达10-12特斯拉。在磁记录方面,磁电存储器具有读写速度快、存储密度高、数据存储时间长、功耗低、可多状态存储及与微电子工艺兼容等优点。在微波器件中,磁电材料可用于制作诸如谐振器、衰减器、移相器、延迟线和滤波器等信号处理器件,其最大优点是电场可调,用电场调节的器件速度快且噪音少,需要少量能量即可工作,器件可微型化,但将磁电复合材料应用于电感器领域目前研究的还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磁电效应的可调谐电感装置,该装置有望取代电路中繁多的电感器和电容器,从而减少电路元件的数量,促进器件小型化的发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逆磁电效应的可调谐电感装置,装置包括可调磁芯、可控电压源和绕组,所述可调磁芯与所述可控电压源相连,所述可调磁芯外围设有所述绕组,所述绕组与交流电相连,通过改变所述可控电压源的电压进而对电感进行调控。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可调磁芯为三明治结构的条形磁电异质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磁致伸缩层、第一压电结构和第二磁致伸缩层,所述第一压电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压电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部分裸露,且分别连接所述可控电压源的两端。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可调磁芯为三明治结构的回字形磁电异质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磁致伸缩层、第二压电结构和第二磁致伸缩层,两个磁致伸缩层的形状均为回字形,所述第二压电结构为四块所述第一压电结构拼接组合的回字形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部分裸露,且分别连接所述可控电压源的两端,所述绕组分别绕设在所述回字形磁电异质结的四条臂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可控电压源采用直流电压源。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直流电压源带有反馈系统,所述反馈系统根据所述装置外部的元件电平变化或电感需求实时改变电场,实现闭环控制电感量。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压电层的材料为无机压电材料或有机压电材料;所述无机压电材料为锆钛酸铅、钛酸钡、铌镁酸铅或铌酸钾钠中的任一种,所述有机压电材料为聚偏氟乙烯、纤维素或聚合物基压电复合材料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98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